历史百科网

高句丽遗迹

[拼音]:Gaogouli yiji

我国辽宁省、吉林省的高句丽族城址、墓葬等遗迹。高句丽族很早就生活在东北浑江、富尔江、鸭绿江一带。公元前 108年,汉武帝置玄菟郡,以高句骊地为县。前1 世纪朱蒙在辽宁省桓仁县一带建立了高句丽 。公元 3年琉璃明王移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魏晋时期高句丽与中原地区保持密切联系。 427年迁都平壤。清朝末年,集安的好太王碑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华期间,日本人曾对集安地区的城址和墓葬进行调查和挖掘。1949年以后,吉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曾对各地的遗迹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城址

有平原城和山城之分,早期多山城,其后常是下面有平原城,旁侧山上设山城,例如集安县平原的国内城和丸都山城。山城中以五女山城年代较早,可能是早期都城──纥升骨城。遗址位于桓仁县东北 7公里的五女山上,下临浑江。山城西凭峭壁,南、北、东依山势于凹伏处以板状石块垒筑城墙,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300米,南有城门,城内有建筑台基址和水泉(见桓仁高句丽遗迹)。平原城以国内城为代表。平面呈长方形,城墙用石砌筑,设有瓮城、角楼和垛台。西有洞沟河,另外三面设有壕沟。城内外都有建筑基址。为了防御,在国内城西北 2.5公里处筑丸都山城,并在通往国内城的南道筑霸王朝山城和望坡岭关隘;在北道筑关马墙山城,以拱卫都城(见集安高句丽城址)。4世纪以后,高句丽的力量日益扩大,相继在形势险要的水陆通衢处构筑大量山城。现存城址有金县大和尚山山城、盖县高丽城山城(建安城)、辽阳燕州城山城(白岩城)、抚顺高尔山山城(新城)、西丰城子山山城、凤城凤凰山山城(乌骨城)、柳河罗通山城、吉林市龙潭山山城等,都是因山势叠石成墙,或设有角楼、垛台、女墙,有的还筑有外城,城内有池塘、水泉和建筑。5世纪时高句丽占有辽东郡治襄平(辽阳),改称辽东城。形成了高句丽由都城、平原城、山城组成的城郭体系。

墓葬

有石墓和土墓两类,多分布在富尔江、浑江、鸭绿江一带,以桓仁集安最集中。积石墓流行于3~5世纪,桓仁墓群时代较早,均为积石墓。集安墓群时代较晚,先为积石墓,后为封土墓。积石墓以碎石、砾石、石条为封,大体发展序列和形制为:积石墓→方坛积石墓→方坛阶梯积石墓→方坛阶梯石室墓→封石洞室墓(见集安高句丽积石墓)。大体是顺山谷或河流走向排列成行。封土墓与积石墓并行交叉出现,盛行于6世纪。大体的发展序列和形制为:有坛封土石室墓→阶坛封土石室墓→封土洞室墓→封土石室墓。王室、贵族的封土墓构制宏敞,坟垄高大,其中有不少精美的壁画。集安的壁画墓中,除一座为积石墓外,均为封土墓,时间从4世纪中期至7世纪初,可分为3期:

(1)前期为4世纪中期迄5世纪上半叶,壁画以墓主人生活画为主,绘于白垩土石壁上,如角抵墓;

(2)中期为5世纪上半叶迄6世纪上半叶,除墓主人生活画外,出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及反映佛教内容的莲花、佛像、飞天、菩萨,如三室墓、长川1号墓;

(3)后期为6世纪中叶迄7世纪初,壁画直接绘于石壁上,以四神为主。从壁画可以了解高句丽历史文化,又能看到中原文化对高句丽的影响(见集安高句丽壁画墓)。

积石墓中出土有战国西汉时期的铜钱,有鼎、釜、甑、斗等铜器,钁、臿、铧、镰、斧等铁器,均与汉魏时中原地区的形制相同。出土的鎏金器制作精巧、纹饰华美;金银器朴拙中见纤巧;黄釉陶器造型浑厚大方。

在集安墓群中,矗立着著名的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于414年为其父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树立的墓碑。

参考书目

吉林省博物馆:吉林辑安高句丽南道和北道上的关隘和城堡,《考古》1964年2期。

李殿福:集安高句丽墓研究,《考古学报》1980年2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德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高句丽遗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德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499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