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张际亮(1799~1843)

[拼音]:Zhang Jiliang

近代诗人。字亨甫,一度易名亨辅。福建建宁人。少孤,家境贫寒。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后屡次会试不中。道光二十三年,为申雪友人姚莹冤狱,带病入都,逝世于京师。

张际亮关心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思图更革弊端。道光十三年曾上书两广总督卢坤,请严缉 走私。据魏秀仁《陔南山馆诗话》记载,黄爵滋在道光十八年所上著名的禁烟疏,亦出其手。他与庸俗士大夫格格不入,敢于讽刺权贵,以此得狂名。他一生没有得到官职,主要在南北漫游中从事诗歌创作,自言平生写诗“万余首”,今存自嘉庆二十年(1815)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诗3000余首。其诗较多抒发经历坎坷、壮怀不伸的感慨和悲愤,如《思归吟》、《郑尹招饮酒楼》等。他的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 战争前,主要是揭露清王朝的政敝民贫,表达自己除弊济民的愿望,如《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寄光律原廉访保定》等。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敏感和忧虑。如写于道光十三年的《大庾岭》、《登粤秀山》、《浴日亭》等诗,都是“虑逆夷包藏祸心”(《心壶先生招饮》诗自注)而作。 战争爆发后,他在江浙一带亲身经历了战乱流离生活,反映现实更为广泛深刻,写下了《传闻》、《芑川有诗枉赠酬和》、《寄姚石甫三丈》、《东阳县》、《迁延》、《邹钟泉太守招饮剧谈时事辄赋》、《 愍公死事诗》等一系列反帝爱国诗篇。张际亮诗的风格以俊逸豪宕、激切奔放为主,也时有流丽缠绵的一面,如《江山船曲》、《王郎曲》等。诸体中以七古为最出色。

同时或稍后的人对张际亮诗的评价十分悬殊。誉之者至谓“或惊以为太白,少陵复出”(张景祁),“嘉庆、道光以来作者未能或之先”(黄钺);贬之者则说他的诗“颇少佳作”(陈衍),“粗浮浅率,毫无真诣”(李慈铭)。称诵者自未免过誉,贬抑者也没有看到他给诗坛带来的新思想新内容。但即使是贬者也不能不承认他“极负时名”,在当时诗坛影响极大,以至咸丰、同治以来还有人向他学步。

有《张亨甫全集》,咸丰年间孔庆衢原刻,同治六年(1867)李云浩补刊,收诗2600余首,同治八年姚浚昌刻《思伯子堂诗集》,收诗3000余首,两集收诗不全同。另《张亨甫全集》中收文 6卷,又作者著有《金台残泪记》3卷,以记优伶而抒发不遇之感,同时为剧坛留下一些可贵资料和掌故。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乐瑾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张际亮(1799~1843)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乐瑾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497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