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uyeyuan Fosi yizhi
[外文]:Ruined Murgadava Buddhist Temple at Sarnath
印度佛教圣地。为释迦牟尼得道后最初说法之地。位于北方邦瓦拉纳西城以北11公里处,今名萨尔纳特。公元前5世纪佛教盛行后,即成为印度北部佛教中心之一,建有宏大寺院,礼拜极盛。阿育王(前3世纪中叶)时又大事增修,并建立纪念石柱。其后历贵霜、笈多王朝,毁于12世纪阿富汗人入侵之时。我国唐朝高僧玄奘曾游其地,并有记述。考古调查始于19世纪,1905~1928年F.O.厄特尔等人先后5次发掘,已知其地有僧院7座、佛塔2座及佛殿1座,但鹿野苑尤以各时代的雕刻而闻名。
鹿野苑在阿育王时期的重要遗物是阿育王石柱(见阿育王石刻和石柱)的狮形柱头。据玄奘所记,此石柱高七十余尺,但柱身现已不存,只余柱头。柱头下部作莲花状,中部圆盘刻四个 和马、牛、象、狮四兽浮雕,上部则刻四只合体雄狮,柱头经磨光后晶莹清亮,四兽和四狮的形象生动雄伟,富于气韵,是印度古代雕刻的杰作(见彩图)。从艺术形式看,四狮的图案和柱顶各部结构有类似波斯艺术之处,但莲花、 都是佛教象征,这是印度匠师融汇本土和外来风格的结果。贵霜王朝时期的重要遗物是名叫巴拉的僧人所献的一尊高达2米的菩萨像,有铭文表明它是迦腻色迦在位第3年时所造(2世纪中叶)。该像和贵霜王朝流行的犍陀罗佛像(见犍陀罗艺术)不同,佛身披轻纱袈衣,褶纹细密,体型圆浑,大眼平鼻,具有浓厚的印度特色,代表着与犍陀罗艺术平行的一种印度本土的佛像传统。这种纯印度式的佛像雕刻在笈多王朝时达于极盛,鹿野苑此时已成为它的一大中心,艺术史上称为萨尔纳特派佛教艺术。笈多王朝时期鹿野苑的最重要遗物即这一艺术流派的杰作──《最初说法佛像浮雕》。浮雕表现释迦盘膝而坐,身后衬一大光轮,轮边饰华丽花带,有两位飞天翱翔于左右,基座上刻六位僧徒面对 之像。佛身披纱衣,贴身透体,毫无褶纹,刻制极精,被誉为印度古代雕刻的杰作之一。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代梓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鹿野苑佛寺遗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代梓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