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吴淞、镇江之战

[拼音]:Wusong-Zhenjiang zhi Zhan

战争期间,我国清军在江苏吴淞口(今属上海市)、镇江等地抗击英军入侵的作战。

英军侵入浙东后,即准备向长江下游扩大侵略,封锁运河口,断绝漕运,进而夺取江宁(今南京),迫使清廷屈服。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英军主力北上,于初九攻陷浙江乍浦,随后进犯吴淞口。

吴淞口位于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东西两岸筑有炮台,共安炮180余门,由江南提督 等率2400余人驻守。五月初八,英军舰船13艘炮击东、西炮台,掩护步兵在吴淞镇附近登陆。 率西炮台守军猛烈反击,打伤敌舰 4艘,毙伤数十人。不久,驻宝山的两江总督牛和防守西炮台侧后的总兵王志元弃阵逃走,西炮台侧后受到登陆英军的袭击,正面也被英军突破,守军前后受敌,大部阵亡, 壮烈牺牲,西炮台失守。英军继占宝山和东炮台。十一日,英军进占上海县城,旋退集吴淞口,以待援兵。

援军陆续开到后,英军于五月二十八以 1.2万人分乘舰船72艘溯江西犯,六月十二抵镇江江面。镇江位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北临大江,三面环山,是运河的咽喉,江宁的屏障,由副都统海龄率2 000余人驻守。城外还驻有提督齐慎、刘允孝部 3 700人协防。十四日晨,英陆军 6 900多人,编为一、二、三旅和炮兵旅,发起进攻。第一、三旅和炮兵旅从镇江西北的金山附近顺利登陆,第一旅直逼城外清军兵营,齐慎、刘允孝率部稍事抵抗即退往新丰镇(今丹阳北);第三旅攻西城门,遇守军顽强抗击,战至中午,始轰开城门而入。同时,第二旅在城东北之北固山一带登陆,缘梯攻城,遭守军猛烈抵抗,上午10时许攻进北门。城内清军节节抵抗,与敌展开激烈的巷战和肉搏,宁死不屈,直至牺牲;海龄督战到之后 殉难,镇江失陷。此后,英军抵江宁城下,逼清 签订了《南京条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子琪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吴淞、镇江之战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子琪;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475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