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itan
[外文]:peat
不同分解程度的、松软的植物残体堆积物,其有机质含量占30%以上。泥炭是煤的前身,也是腐殖煤系列的第一个成员,有的也称泥煤或草炭,是在泥炭沼泽中堆积的。泥炭形成以后,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及进一步菌解条件下,经过压紧和脱水变为褐煤。当褐煤继续受到地下温度和压力作用时,经煤化作用形成烟煤、无烟煤。
性质泥炭呈块体,含水量一般为80~90%,泥炭的比重一般为1.20~1.60,我国泥炭的发热量,多数为9.50~15.0兆焦/千克。泥炭质地松软,容易燃烧。分解度较低的泥炭多呈浅棕色和浅褐色,含有大量植物残体;分解度较高的泥炭多呈黑褐色和黑色,质地较硬,腐殖酸含量增高,植物残体不易辨认。泥炭中的有机质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腐殖酸、沥青物质等。泥炭中腐殖酸含量常为10~30%,高者可达70%以上。泥炭中的无机物主要是粘土、石英和其他矿物杂质。我国泥炭磷含量常见值为0.04~0.17%;钾含量为0.5~1.3%。此外,氮的含量为1.5~2.0%。有的泥炭中还含有锗、镓、钒等稀散元素。有些泥炭的含油率很高,可达 5~14%。
泥炭的形成是植物、水文、地貌和气候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受大地构造条件的制约。
分布特点(1)泥炭分布的普遍性。地球表面凡是有水和植物生长的地方,只要具有适于保存植物遗体的堆积条件,不论热带、温带或寒带,都能形成泥炭。除南极洲尚未发现泥炭外,其他各大洲都有泥炭分布。
(2)泥炭的富集具有地带性。即从高纬度区到低纬度区泥炭富集程度迅速递减。据统计,全世界4264亿吨泥炭,85%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温寒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这表明泥炭的堆积受纬向气候带的影响很大,泥炭的积累速度不但取决于植物的生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受植物残体的分解速度的制约。低纬度区因气候湿热,使植物遗体大部分解,只有在长年积水或覆盖条件较好的场所才能保存。
(3)泥炭分布的非地带性。是指在地形和气候复杂的山区,泥炭的分布受地区性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这种因素常常控制了泥炭矿带或矿体的展布。例如山脉向海一侧因海风导致多雨,气候凉爽潮湿,为泥炭堆积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山脉的背海一侧常不利于泥炭的形成。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东坡、太行山东麓就有较多的泥炭。但有时海风也会成为不利因素,山东荣成地区,经常受渤海湾海风的侵袭,使该区北部的滨海平原区乃至中部山脉的北坡,布满了海风带来的细沙,破坏了泥炭沼泽发育的环境。而中部山脉因阻挡了风沙的侵袭,在南部的荣成湾沿岸发育了一系列的泥炭沼泽,堆积了丰富的泥炭和腐泥。在西北的祁连山北麓,虽然气候干旱,但由于冰雪溶化水的补给,在山前沼泽地带适于泥炭堆积。
在同一纬度带内,随着地势的增高,气候凉湿,也会促使泥炭堆积。我国较大的沼泽是四川省若尔盖沼泽,海拔高达3400~3600米,年平均气温0.6~1.2℃,年降雨日长达150天左右,因此对植物生长和泥炭堆积具有优越的条件。在约30万公顷范围内,在宽谷谷底、阶地及湖滨洼地广泛发育了厚2~10米的泥炭,总储量达20多亿吨(自然干重)。
泥炭的生成环境是复杂的,就我国而言,具有一定规模的泥炭矿床,多发育在湖盆环境中,这类矿床约占全国泥炭资源的65%;发育于河流两侧的河漫滩或废弃河道(包括牛轭湖)中的泥炭矿床,也是我国较重要的泥炭成矿类型,这类矿床约占全国的20%。其他矿床约占15%。
用途泥炭可用作农肥,制作腐殖酸类复合肥料;可广泛用于工业,如发电、酿酒、制陶、医药以及建筑材料;可从泥炭中提取多种化工产品;泥炭还可用作果木、蔬菜的培植土、花卉的营养钵等。
泥炭是近代聚煤作用的产物。由植物转变为泥炭,再进一步变成各种煤。这种转化作用,自地球上出现植物以来就在进行着。所以,研究从植物-泥炭-煤的变化过程中的地质、地理、植物和气候诸因素的特点,以及这一转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地球化学条件等,有助于人类认识泥炭和煤的富集规律,有效地发现和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
参考书目
柴岫主编:《泥炭地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90。
韩德馨、杨起主编:《我国煤田地质学》(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北京,1980。
尹善春等著:《我国泥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地质出版社,北京,1992。
参考文章
用微米泥炭处理电镀废水试验研究废水治理
泥炭Peat地球科学
日本用泥炭栽培食用菌食用菌
电镀废水用微米泥炭处理试验研究(二)废水治理
常见的花草基质——泥炭观赏园艺
电镀废水用微米泥炭处理试验研究(一)废水治理
进口泥炭土的特点介绍观赏园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昕妤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泥炭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昕妤;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