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葛庭燧

[拼音]:Ge Tingsui

[外文]:Ting sui Kê (1913~ )

我国物理学家。1913年5月3日生于山东省蓬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学系。1940年获燕京大学物理学系硕士学位。1941年赴美,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1943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43~194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和辐射实验室,1945~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我国成立,于1949年11月偕夫人何怡贞(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及子女回到北京。1949~1952年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和我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10月调往沈阳,参加筹建我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研究员,1961~1981年任副所长。1955年受聘为我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现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1980年任我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副院长,并负责筹建我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担任该所所长和研究员。1979年被邀请为 马克斯·普朗克协会金属研究所物理所的访问教授。1980年应法国大学部的聘请任里昂国家应用科学学院一级客座教授,被选为中法学院的通讯院士。

葛庭燧在1945年以前,主要从事光谱学研究。1945年以后,主要进行固体的内耗(见内耗与超声衰减)和力学性质的研究。他是内耗这个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早期的实验研究成果奠定了滞弹性内耗的基础。国际上已把他创制的、研究内耗用的扭摆称为葛氏扭摆,把他首次发现的晶粒间界内耗峰称为葛氏峰。他还首先观察到表现反常振幅效应的内耗峰,随后提出了位错气团弯结模型,对于经典的内耗理论是一项重要的发展。40多年来,他对固体内耗这个研究领域的工作作了重要的推进,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葛庭燧在金属的疲劳、蠕变、范性形变以及无损探伤等方面,也作过许多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他在国内培养了大批的科研骨干力量,在翻译和编辑物理学书刊,审定物理学名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由于他在内耗工作上的重大贡献,在1956年和1982年先后两次获得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他已发表了论文120多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葛庭燧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425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