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蟾蜍属


[拼音]:chanchu shu

[外文]:Bufo

无尾目蟾蜍科的 1属,皮肤多粗糙具瘰疣,有耳后腺。上颌无齿,舌长椭圆形;有毕德氏器。约200种。除马达加斯加、大洋洲、新几内亚、波利尼西亚外,分布遍及全球。我国有2属17种。

蟾蜍陆栖适应性强,大多在产卵时才进入水中。绿蟾蜍能在沙漠边缘和绿洲中生活;花背蟾蜍(见图)栖息于荒漠草原的盐碱洼地(临时水塘及其附近)。蟾蜍不善跳跃,多爬行。夏秋两季比较活跃,大多远离水源。皮肤和瘰疣高度角质化,可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白天多隐匿在荒野或田边的草丛中、土穴内和石块下,夜出觅食。蟾蜍数量多,可大批捕杀危害旱地作物的多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蟾蜍产的卵很小,但数量多,可达3万粒以上。卵产出时排列在两个长条管状的卵胶带内。一般在静水域内产卵,个别种在温泉内产卵,卵能耐受约33℃的温度。蝌蚪体形小,大都色黑,集群活动。

我国广布的大蟾蜍中华亚种多在10月到水底的泥内冬眠。这一时期,皮肤表层与下面的细胞紧密结合,无蜕皮现象,能防止水分渗入体内。表皮角质化不显著,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暂不起作用。次年2~3月间复苏后,在静水域内产卵 0.3~1万粒,卵胶带长达 322~336厘米。卵在带内排列成 2~4行。卵色黑。卵径约1.5毫米。黑眶蟾蜍(见彩图)在亚洲热带地区产卵季节延长,但每年只产1次。南美和中美的海蟾蜍体长达15~20厘米。年产卵约3.5万粒;蝌蚪可耐受2.5%的盐水。成蟾能消灭大量危害蔗田的害虫,生活力强,易于适应新环境,曾被许多地区引进防治虫害。

蟾蜍常有迁徙行为。例如,美国达科他和明尼苏达两州曾有百万只以上的大平原蟾蜍向北迁徙,持续35~40天。蟾蜍一般寿命10余年,长寿的可达31年。

蟾蜍皮肤腺和耳后腺的分泌物可制成蟾酥,能配制多种中成药(如六神丸等)。蟾蜍的皮肤和卵,人食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成礼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蟾蜍属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成礼;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4165.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