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装饰音

[拼音]:zhuangshiyin

[外文]:ornaments

以各种符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用来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尤其对旋律的节奏和风格等方面起一定变化者称装饰音。在独唱独奏中,对乐曲加以装饰,早在格列高利圣咏中已经出现。17、18世纪的独唱部分,歌唱家几乎都不严格按谱演唱,F.科雷利、G.F.亨德尔、G.塔尔蒂尼和他们同时代的作曲家们所写的弦乐奏鸣曲部分,只为演奏者写出主要的旋律,其余由演奏者处理。这种即兴装饰,直到C.W.格鲁克才开始逐渐废弃。符号装饰法盛行于巴罗克时期,为哈普西科德等键盘乐器采用。各国都有自己的特定符号、名称和奏法,例如德国的波音;英国维吉纳曲集中在符干上划单或双斜线的装饰音;意大利有时曾用缩写“g”(groppo)表示回音,“t”(tremolo)表示震音等。欧洲比较重要和完善的符号装饰音,起于17世纪法国,为其他各国作曲家所采用,一直延用到浪漫乐派初期。法国装饰音主要有:倚音、颤音、回音、波音、后倚音、琶音等几类,其中尤以前3者为必须遵循的基本装饰音。后来由于装饰音复杂而多样,使用和解释十分混乱。G.罗西尼首先废用这些符号,而用音符写出各种装饰音(如他的歌剧《伊丽莎白》)。装饰音大多用邻音,在五声音阶流行的国家里,邻音包括小三度关系。各尖装饰音及其符号见附录:音乐记谱常用符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文斌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装饰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文斌;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371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