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澳大利亚戏剧

[拼音]:Aodaliya xiju

[外文]:Australian Drama

澳大利亚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戏剧演出是 1789年6月在悉尼上演英国剧作家G.法夸尔的《募兵官》,1796年始在悉尼建立了一所剧院,直至19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的戏剧主要由犯人演出。1832年,澳大利亚第一个正规的职业性剧院在悉尼建立,上演了杰罗尔德的情节剧《黑眼睛的苏珊》,1844年上演了由犯人爱德华·盖根编写的《爱尔兰父亲》,同年上演的盖根的小歌剧《我的土著姑娘》,是第一部以澳大利亚本土风光为背景的戏剧。1837~1842年间,霍巴特、阿德雷德和墨尔本也先后建立了正规的职业剧院。

1842年,英国演员乔治·塞尔思·柯平来到澳大利亚,不久定居墨尔本,并由他开始从海外邀聘演员进行巡回演出。1871年,美国演员詹姆斯·卡修斯·威廉森夫妇应聘到澳大利亚进行演出,后威廉森在墨尔本定居,不久建立威廉森演剧有限公司,其规模在当时的南半球居于首位。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杂耍艺术登上澳大利亚舞台,大获成功,许多英国音乐厅的著名歌星、演员到澳大利亚进行演出。这一时期,澳大利亚也出现了本国的歌星和演员,最负盛名的是奈莉·斯图尔特。还有格拉迪斯·蒙克里夫,他演出的音乐喜剧和小歌剧,深得观众喜爱。

20世纪初,一些小剧院和轮换上演剧目的剧院随着商业戏剧的发展涌现出来,最早出现的是建于1908年的阿德雷德演出剧团。当时的剧团,多数属于业余性质。20世纪30年代起,在悉尼有独立剧院、大主教剧院和密涅瓦剧院,都曾经活跃一时。在墨尔本,有小剧院、箭剧院和绿宝石山剧院,后都已不复存在。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阿伦·威尔基曾以他的妻子弗雷德斯威德·亨利-瓦茨为首席演员,到澳大利亚上演一批莎士比亚戏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经常有英国剧团到澳大利亚演出莎士比亚戏剧。

有许多年,澳大利亚的剧院大量引进英、美戏剧,演员也大多来自这两个国家。澳大利亚本国的很多演员不得不到海外谋求出路,而且很少有人回来。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澳大利亚剧作家编写的戏剧,只有贝蒂·罗兰的《乡思的悲剧》较有影响。L.埃森作为一位在20年代致力于开创澳大利亚民族戏剧的先驱,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曾被忽视,他的作品如《时机尚未成熟》、《赶牲口的人》等在70年代以后才重新引起注意,他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之一。40年代末,曾经引起轰动的戏剧是S.L.艾略特的另一剧作《生锈的喇叭》。但真正具有国际影响的划时代之作则产生于50年代,即由新成立的伊丽莎白戏剧托拉斯推荐上演的R.劳勒的《第十七个玩偶的夏天》,此剧在国内演出后又赴伦敦和纽约演出,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演出,获得广泛国际声誉。它的成功显示了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戏剧的成熟。继《第十七个玩偶的夏天》之后,又有一批优秀剧作如理查德·贝尼昂的《移民的心》、彼得·肯纳的《圣特丽萨日大 》、A.西摩尔的《安扎克日》等在国内外演出亦获好评。蜚声国际的小说作家帕特里克·怀特,也是一位重要的剧作家,他的戏剧代表作《蹩脚的葬礼》曾在60年代轰动一时。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又有一批新的剧作家脱颖而出,其中如A.布佐的《被残害的人》、D.威廉森的《俱乐部》、D.休维特的《危险的教堂》、J.希贝德的《想象的延伸》、J.罗莫利尔的《飘浮的世界》、J.基尼利的《希拉姆比尔之家》以及演员作家约翰·麦卡勒姆的《如在眼前》、史蒂史·斯皮尔的独角戏《富兰克林的演说术》等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0世纪70年代,伊丽莎白戏剧托拉斯的工作大部分为1968年成立的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后改名为澳大利亚委员会)所替代。澳大利亚的戏剧长期划分为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现又改为“资助性”和“非资助性”两个部分。非资助性部分所演戏剧主要为外国的成功之作,资助性部分则集中上演内容更加严肃的带有实验性质的戏剧和澳大利亚剧作家的新作。各联邦的首府地区皆有 资助的演出团体,如先后在悉尼歌剧院演出的老托特剧院和悉尼剧团,墨尔本的墨尔本剧团,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剧院。此外还有一些接受资助的小型职业演出团体,如在悉尼的澳大利亚较优秀的尼姆罗德剧院。

随着英国移民法的不断严紧和赴美签证的日益困难,更多的澳大利亚演员不得不留在本国。7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演员协会为了给本国演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开始对邀聘国外演员增加种种限制。但演员迫于生计又纷纷投向电影、电视事业,使得戏剧演出大受影响。自1980年以来,戏剧又通过伊丽莎白戏剧演出公司和阿德雷德艺术中心等组织朝着联合演出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澳大利亚70年代出现的戏剧复兴能够延续下来。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新生的民族,在自己的戏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从引进外来戏剧,到逐渐摆脱外来戏剧的控制,披荆斩棘,惨淡经营,终于创立了表现自己的乡土生活,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崭新戏剧。

参考书目

Phyllis Harthall,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Theatre, 1983.

Kapharine Brisbane, Australian Drama, 1976.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范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澳大利亚戏剧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范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370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