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影片生产工艺

[拼音]:yingpian shengchan gongyi

[外文]:technology of 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以感光胶片为主要原材料,使用多种技术手段,从电影摄影、录音到洗印加工,之后制成可供放映的影片的全过程。电影制片厂为完成影片生产,需要设置制作影片的各个工艺部门,主要有摄影、洗印、录音、剪辑、放映、照明、特技、烟火、动画字幕、置景、化装、服装、道具等。此外还有动力、机电整修、资料等为制片生产提供保证的部门。在社会上有专业化电影工艺部门设置、制片厂有可能将影片的某些加工委托就近的专业洗印、录音、特技单位承包的情况下,制片厂工艺部门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而各不相同。

电影制片厂还需设置影片生产工艺技术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关注、分析、研究制片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从提高影片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能源、材料等方面着眼,合理地调整和改进各生产环节的工艺。

影片生产工艺流程如下页图。

从工艺流程图中可以看出,在影片生产工艺中,除画面部分外还有声音部分(即录音还音),它与画面的拍摄和加工密切联系。其中有同期录音、先期录音、后期录音。

整个影片的生产周期较长,为了便于区分和管理,一般将制片过程划分为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前期是拍摄阶段,完成影片全部拍摄内容,如果是同期录音也包括完成和画面相应的对白录音;后期是制作阶段,主要是进行编剪、后期配音、混合录音(见混合录音)、套剪画底及洗印加工等工作,直到制作完成合格的拷贝为止。

彩色片与黑白片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如摄影、照明都讲究色温控制,洗片有特定的较为复杂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规范,配光既要调光又要调色,印片不仅要控制光量还要求控制光色。不同的是彩色片生产的具体设备和方法都有一些特殊要求;染印法彩色片还要制作分色浮雕模片(见染印法)。

电影制片生产后期制作结束后,只是完成了标准拷贝,而与广大电影观众见面则尚需印制大量发行拷贝。发行拷贝由制片厂的洗印部门或由专业电影洗印厂加工生产。印制发行拷贝的数量根据发行的需要而定。需印量不多,可用画原底及混合声底直接印制;如数量较大,则先复制翻正和翻底,再用翻底印制拷贝(见电影洗印及翻正片 翻底片)。

视频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生产工艺的影响很大。50年代开始在电影生产中应用电视技术,如电影撮影机安装电视取景器;70年代又出现了彩色分析仪,用模拟方法在电视屏幕上对电影画面进行配光。这对提高影片生产质量和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录像、电子计算机、激光等技术的发展和在电影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如磁性录像、电子编辑、磁性图像和胶片影像的相互转换等,将对电影画面的生产工艺产生重大的影响。

70年代出现了电影摄影机附带录像的工艺设备,当时的录像只是作为拍摄的参考。不久有人以磁性录像方法拍摄并将图像转录到胶片上,生产了影院中放映的故事影片,之后这种探索在不断进行。有些影片的特技镜头用胶片拍摄制作的难度很大,从而使用了电子合成和录像等方法,先摄成磁带,再转录到胶片上,并将其与胶片拍摄的部分剪接在一起,制作成影片放映。这似乎已成为一条可行的途径。

80年代以来,不断扩大视频技术在影片生产工艺领域里的应用。例如,在用胶片拍摄电影画面之后,将画面图像转录到磁带、光盘等不同的载体上,用磁带或光盘进行编辑,甚至用其进行一系列后期制作,之后以它为依据来套剪胶片原画底。这种工艺除了最初和之后使用原画底外,传统的印制样片和样片编辑,以至用样片进行后期录音等工艺,都可以由视频工艺──磁带或光盘来实现。此外,高清晰度彩色电视和录像技术的进展迅速提高了视频图像的质量。用录像带代替胶片进行拍摄,通过磁带-胶片图像转换的影片拷贝已基本上接近用胶片拍摄影片的拷贝质量。可以预言,视频、电子计算机、激光等新技术,将会陆续被运用到影片生产工艺中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韵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影片生产工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韵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362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