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毛南族

[拼音]:maonanzu

[外文]:Maonan nationality

我国的少数民族(见彩图)。自称“阿南”,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从宋代开始,在汉文史籍中记载,今广西环江县境内先后有“茆滩”、“茅难”、“茅难”、“冒南”等地名。毛南族的族称与地名有密切关系。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其中70%以上聚居在环江县境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俗称“三南”,素有“毛南山乡”之称。人口为38135人(1982)。使用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由于长期和壮族、汉族杂居,多数人能讲壮语和汉语,通用汉文。

设治与反抗斗争

据历史记载,今毛南族聚居地区在唐贞观年间为思恩县地,属岭南道环州管辖;宋代曾为抚水州属地;元代属庆远路管辖。明正德元年(1506),思恩县改属河池州。 清代,思恩县属庆远府。 光绪年间(1875~1908),在该族聚居地区设置“毛难甲”。“甲”之下划分上、 中、下三“额”,“额” 设“团总”。“额”之下又分“牌”,设有“牌头”,一般管辖10户。为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毛南族人民曾不断起来斗争。宋庆历四年(1044),环州思恩县人区希范率其族人联合白崖山(今贵州荔波县境)酋长蒙赶举行起义,攻击环州、镇宁州(今环江县毛南族聚居区)、普义寨等地,斗争持续了一年之久。明正德年间(1506~1521),思恩县人覃公砦、覃公旺等聚众起义,占据大小富龙30余峒,痛击官军。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石达开回师广西时,其部众曾进抵思恩县城,有毛南族人参加了太平军队伍。 时期,毛南族和壮族汉族人民一起组织了抗日人民游击队,不断打击日寇,坚持到 胜利。 时期,毛南族人民在我国 党的领导下,和当地汉族、壮族人民一起建立武装队伍,配合 解放了本地区。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毛南族人民和壮、汉等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加强了民族间的联系。

社会经济

毛南族人民历来从事农业生产,较早地使用了铁器。但到我国建立前,铁制工具仍较简陋,农田翻土主要使用脚踏犁,收割稻谷一般使用禾剪,效率都很低。土地占有已相当集中。据 时的统计,在环江县玉环乡,只占人口总数3.8%的地主、富农,却占有耕地总面积的36.1%,而占人口总数53.4%的贫雇农,仅占有耕地面积的18.7%。毛南族地区地主多自己经营土地,雇工剥削,以雇短工较多;所雇长工,具有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同时存在租佃和 剥削,地租率一般为 60~70%, 的年利率则高达100%,剥削极为残酷。为了弥补生活的不足,毛南族人民还兼营各种副业。他们饲养的菜牛,曾远销上海、香港等地,颇有声誉。

文学艺术

唱歌是毛南族人民最喜爱的文娱活动,民歌形式随内容而异。男女青年在室外唱的情歌,七字一句,八句一首,叫做“比”,因两句之后有一尾音“罗海”,故又叫“罗海”歌。在喜庆嫁娶节日对唱的五字一句、 八句一首的祝贺歌,谓之 “欢”。由一人独唱、叙述历史故事和祖先来源的叙事歌,则以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首,合若干首为一组,叫做“排见”。同时还流行“毛南戏”,多是一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和悲欢离合的爱情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传统剧目。

毛南族的编织和雕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所编织的竹器,工艺精湛。著名的花竹帽,又叫“顶卡花”,使用削成只有半根火柴粗的竹篾织出精致的花纹图案,非常美观。所雕刻的木质假面具,形象生动逼真。所刻制的石柱、石碑等,均有栩栩如生的龙、凤、麒麟、仙鹤、寿松和几何图案花纹,深为附近各族人民赞赏。

风俗习惯

毛南族人民以同姓同族聚居,村落依山而建,多为1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较大的也不超过百户。住房一般是瓦顶泥墙,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并于前面建有晒台,下层关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保持“干栏”建筑的特点。服饰与附近的壮族相似,男女都喜欢穿着蓝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对襟衫。女人穿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及滚边裤子,留辫梳髻,戴手镯、银牌等饰品,尤其喜欢戴花竹帽。饮食以大米、玉为为主,高粱、小米、红薯、南瓜为辅。喜爱腌制酸肉、酸螺蛳、酸菜,是待客的传统佳肴。毛南族人民多礼好客,吃饭时不论客人大小,都邀其与长辈同座,并以自己较好的饭菜招待。

毛南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家庭。过去的婚姻大都由父母包办,有“不落夫家”和“转房”等遗俗,寡妇再嫁也受到种种限制。人死实行土葬,请道公“念经送葬”。“分龙节”,又叫“五月庙节”,是毛南族特有的节日,在阴历的“分龙”日前两天开始举行,主要是祭祀神灵与祖先,全村男女以及外嫁的女子和远道的亲友都赶来参加,隆重而热烈。上述婚姻、丧葬、节日中的陋习和迷信活动,在我国成立后已逐步革除。毛南族信仰道教,崇拜多神,迷信活动较多。

建国后的新变化

1949年,毛南族人民获得了解放。1952年秋开始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毛南族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有毛南族代表。民族干部不断成长,到1978年已有毛南族干部420多人。建国30多年来,毛南族地区各项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过去缺水苦旱的毛南族山区,现已修建了南川、北甫、 下甫等水库和盘山渠道, 以及数百处山塘水柜。环江县下南乡已有旱涝保收田8000多亩。同时,还修建了小型水电站,许多生产队已用电力灌溉,用电灯照明。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加工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修通了直达环江县城和金城江的公路干线。教育事业也有很大发展,现已办起8所中学、66所小学。毛南族子弟除了能上中、小学,还有不少人到外地的大学深造。随着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立及本民族医务人员的成长,过去曾普遍流行的天花、霍乱、疟疾、麻疹、伤寒等传染病已经绝迹或得到控制,出现了人寿年丰的新景象。

参考文章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Huanjiang Maonanzu Zizhixian)的由来我国地理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HuanjiangMaonanzuZi-zhixian)我国地理

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剑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毛南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剑;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352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