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捺钵

[拼音]:nabo

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辽帝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因此,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辽代不同时期四时捺钵的地区也有所变化和不同。大体而言,春捺钵设在便于放鹰捕杀天鹅、野鸭、大雁和凿冰钩鱼的场所,最远到混同江(今第二松花江)和延芳淀(在今北京东南)。夏捺钵设在避暑胜地,通常离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或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境)不过三百里。秋捺钵设在便于猎鹿、熊和虎的场所,离上京或中京也不很远。冬捺钵设在风寒较不严酷而又便于射猎的场所,通常在上京以南至中京周围(见彩图)。

辽帝在四时捺钵驻留的时间长短不等,每处长则两月左右,短则不满一月。凡捺钵,所有契丹大小内外臣僚以及 宣徽院所属官员都必从行。 枢密院、中书省等南面臣僚则只有一二人相从,其余宰相以下在京都居守,处理公务。高级官吏的除拜,中书省以堂帖权差,等待皇帝主持的北南臣僚会议之后批准,然后出给诰敕。这种会议,每年在五月纳凉和住冬时节举行。捺钵的禁卫法制十分森严,毡车为营,硬寨为宫,贵戚为侍卫,著帐户为近侍,武臣为宿卫,亲军为禁卫,百官轮番为宿直,以警卫皇帝的安全。

参考书目

傅乐焕:《辽四时捺钵考》,《辽史丛考》,中华书局,北京,1984。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景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捺钵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景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343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