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图书发行经营管理

[拼音]:tushu faxing jingying guanli

[外文]:management of book distribution

对图书商品购、销、调、存等项业务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经营主要是对图书发行业务发展方针、目标和实现的措施进行筹划和决策。管理主要是使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能科学地运转,以提高发行工作的效率。

在出版业没有实行专业分工的情况下,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包括出版、印刷、发行在内的,在发行工作从出版业中分出,成为独立经营图书发行业务的企业之后,才有了特定的“图书发行经营管理”的概念。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出版、印刷、发行分工专业化,国营新华书店成为专营图书发行的企业后,逐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适合我国主义图书发行特点的经营管理经验。

图书发行经营管理的原则主要有4条:

(1)企业化经营的原则。在国家的文化、宣传、出版工作的方针指导下,实行全面经济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原则。书店是主义性质的文化企业,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它的宗旨,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地服务,把一切有益的图书献给广大读者。

(3)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书店经营的图书,是思想性很强的精神产品。经营管理活动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但社会效益是较高准则。在两者发生矛盾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4)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原则。在处理三者利益的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保证国家的、全局的、长远的利益,这是主义国营书店职工的根本利益,在这个前提下,兼顾其他各方面的物质利益。物质利益必须和经营责任制相联系,把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图书发行各项业务的管理,最主要的是进销管理和存货管理。

进销管理。书店通过购、销、调、存等流通环节完成图书从出版者到读者手中的转移。进、销是主导,调、存是为进、销服务的。新华书店较长时期采取的进、销形式是征订包销,即:图书的印数由出版社决定,发货店向销售店印发目录,征求订购数,并根据销售店订数向出版社进货,然后发给销售店向读者推销。发货店向出版社进货时,一般都有一定的储备量,以便销售店随时添货,起到调节作用。销售店要积极订添适销对路图书,不断满足读者需要。订添货品种要丰富,数量要适当,销售要及时,减少积压和脱销,合理使用资金。由于多年来只采取征订包销办法,也产生了弊端,主要是形成了一条封闭式的单一购销渠道,严重影响图书的生产和流通。随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入,这条单一的购销渠道和征订包销办法,正逐步被多种购销渠道和多种购销形式代替。

存书管理。图书储存是为了保证销售的。图书购进后,必然有一部分销不出去而形成滞销书,需作降价、报废处理,这是书店财产损失的主要方面。为均衡负担报废书损失,较好地解决处理滞销书的资金来源,1960年我国文化部、 联合通知规定,提取“呆滞损失准备金”办法。一般按图书销售总额2~3%提取,作为商品损耗在商品流通费列支,成为书店自己积蓄的财力,专门用来处理滞销书的基金。实行此办法后,处理了一些滞销书,但也存在不管经营好坏,一律按销售总额的一定比率提取,产生平均主义倾向,有的准备金不敷应用,有的大量积存,出现挤占挪用,成为财务管理上的漏洞。1980年改行“存书分年核价”办法,即对库存图书按出版(印刷)先后,分别逐年核抵资金占用实价。为使滞销书的损失和滞销书的产生直接 ,按库存图书码价分年提取“提成差价”,在商品流通费中列支一笔商品损耗。处理滞销书时,损失全部冲减“提成差价”。核价后的书,对外售价不变,销出后就会把过去核价损失收回来。经过核价的书,不一定都是滞销书,要按处理滞销书的规定和图书内容加以判断和区别。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俊英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图书发行经营管理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俊英;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336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