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松尾芭蕉(1644~1694)

[拼音]:Songweibajiao

日本江户时代俳谐诗人。本名松尾宗房,别号桃青、泊船堂、钧月庵、风罗坊等。生于伊贺上野(今三重县上野市)。他的父亲是伊贺上野诸侯家臣之长藤堂新七郎的臣属。他自幼为良精之子藤原良忠(俳号蝉吟)的侍童,立志于俳谐的创作。良忠师事学者和俳谐诗人北村季吟,芭蕉也就学于季吟。23岁时,由于良忠逝世,他离开主人之家。在以后的 6年间,以京都为中心,学习贞门俳谐(松永贞德派),过着 不羁的生活。1672年赴江户,所作俳谐起句集《贝炊》出版。这部起句集除芭蕉的起句外,还收载其同乡多人的作品,由他撰写评语。此书在风格上受到谈林派(西山宗因自由奔放的革新派)的影响。当时,芭蕉年仅29岁,已成为一代俳谐宗匠。

1680年,徒弟杉山杉风将自己看守贮鱼池的窝棚加以改建,提供芭蕉居住,命名为芭蕉庵。从此,芭蕉即以专业俳谐师身分立足于世。以后出版的俳谐选集《俳谐次韵》(1681)和《虚栗》(1683)等,逐渐脱离谈林派风格,增加了闲寂恬淡的韵味,如“乌鸦立枯枝,秋暮正迟迟”(作于1680年前后,收入《旷野》),就是这一类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佳句。

1684年,芭蕉结束东海道上方一带的游历后,完成俳谐纪行集《风雨纪行》(1685),他的俳谐选集《冬日》也于1684年出版。从此逐步树立一般称为“蕉风”的独特风格。1687年秋季起程,游历常陆的鹿岛、东海道上方一带,并经木曾路观赏更科的明月,1688年返回江户。这次游历的成果,就是后来陆续出版的俳谐纪行集《鹿岛纪行》(1687)、《笈中小札》(1709)和《更科纪行》(1704)。翌年三月,他又开始历时 7个月的陆奥各地的漫游,并有著名的俳谐纪行集《奥州小路》(1689)问世。随后,再以故里伊贺为中心遍访伊势、奈良、近江一带。1690年住进石山深处的幻住庵。当年秋季,著有俳谐文集《幻住庵记》。

几年的徒步游历,使芭蕉的诗风增加了深沉悲凉的情调。1691年完成他提倡的“色润情潜”、“怜世”和“幽深”风格的代表作俳谐集《猿蓑》。此1691年末,芭蕉回到江户暂住一时。这期间,他的创作从《奥州小路》的“恬淡圆熟”走向《木炭草袋》(1694)的“明快流畅”的境地。他的本意是“心深悟而归俗”,把“色润情潜”和“怜世”的美融于世俗中,在艺术上追求更高的飞跃。当代评论家和古典文学家山本健吉认为,1694年芭蕉临终前咏出之后一首俳句“旅途罹病,荒原驰骋梦魂萦”,便是他这种主张的实践。1688年4月,芭蕉在参拜奈良唐招提寺中的鉴真和尚雕像时吟咏的名句:“嫩叶滴翠,何当以拭尊师泪!”深刻地表现了他对鉴真 的敬仰,历来受到日本人民喜爱并广为传诵。

芭蕉之后一次出游,是1694年5月四国之行。9月在大阪参加其徒弟园女举行的俳宴(诗会)。一说10月即病逝于大阪。

1736至1741年间出版的芭蕉俳谐总集《芭蕉七部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芭蕉俳谐风格的变化和发展。芭蕉在贞门、谈林两派成就的基础上把俳谐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他的作品被日本近代文学家推崇为俳谐的典范。近代杰出作家芥川龙之介盛赞芭蕉是《万叶集》以后的“较大诗人”。至今,他依然被日本人民奉为“俳圣”。

参考书目

井本农一:《芭蕉》,东京,1962。

云英末雄:《芭蕉》,东京,1977。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松尾芭蕉(1644~1694)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321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