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扬州弹词

[拼音]:yangzhou tanci

以扬州方言为基础的弹词系统曲种。原名弦词。流行于江苏扬州、镇江、南京和苏北里下河一带。扬州弹词和扬州评话属于姊妹艺术,弹词形成较晚,约始于明末清初。早期为一人说唱,自弹三弦伴奏,故名“弦词”。清代中叶盛行期间,发展为双档演出,称为“对白弦词”,增添了琵琶伴奏。特点是说多唱少,唱词只有叙述性的表唱,没有人物抒 感的自唱和人物之间的对唱。我国成立后,经过艺人的努力,逐步增多唱词,增加了人物的自唱和对唱,在音乐曲调上也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改称为扬州弹词。

扬州弹词的唱词以对偶的七字句为主,叠加的单句称为“凤点头”。音乐曲调来源于3方面:

(1)由明代俗曲衍变而来;

(2)吸收南北曲和地方戏曲的部分曲调加以改革;

(3)艺人创作。曲牌有〔锁南枝〕、〔耍孩儿〕、〔三七梨花〕、〔沉水〕、〔海曲〕、〔剪剪花〕、〔南调〕等。唱词还有加演于正书之前的“开篇”。内容多是咏人叙事、写景抒情之作。说白除要求掌握一般节奏外,还有快工(又名“推宝塔”)、慢工、绕口之分,其中以快工最为常用和难说。说白要求换气时不使人有停顿的感觉,须做到“书断意不断,意断神不断”,“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扬州早期的说书艺术家中,多有兼演评话与弦词的,如张敬轩、张捷三等对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有很高的造诣,因而两种艺术互相吸收、互相影响,共同提高。近代扬州弹词形成3支主要流派,影响较大的是由张敬轩后裔张丽夫、张幼夫和其子侄张继青、张慧侬逐步形成的“张氏弹词”,擅演的书目为《珍珠塔》、《倭袍记》、《双金锭》、《落金扇》,被誉为“张家四宝”。另两派分别以周庭栋和孔庆元为代表。扬州弹词的传统书目有10多部,除张家四宝外,有影响的还有《玉蜻蜓》、《白蛇传》、《双珠凤》、《双剪发》、《大红袍》、《黄金印》、《白鹤图》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隽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扬州弹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隽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319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