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袁雪芬(1922~  )

[拼音]:Yuan Xuefen

越剧女演员。浙江省嵊县人。1933年入四季春科班学正旦,同时学些绍兴大班的武戏。满师后,一度与越剧早期名旦王杏花合作,唱腔、表演受到王杏花的影响。1936年到杭州演出,初次挂头牌。同年秋第一次到上海演出。为了摆脱当时社会上恶势力的纠缠,她结身自励,持斋茹素,不唱堂会,不拜“过房娘”。1942年,她看了一些充满爱国热情的话剧,深受鼓舞,在大来剧场倡导越剧改革,聘请编剧、导演、舞美设计师,逐步建立起正规的排演制度;废除幕表制,使用完整的剧本;开始运用灯光、布景,并参照古代绘画,根据人物身份设计服装。其他剧团纷起仿效,经过改革后的新越剧得到迅速发展。

袁雪芬在表演、唱腔上善于博采众长,吸收融化了话剧、电影的表演手法,真实、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吸收昆曲载歌载舞的特长,设计了许多优美的舞蹈身段。1943年演出《香妃》时,和琴师周宝才一起创造了新的“尺调”唱腔,后被其他越剧演员所吸收,并不断丰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她的唱腔旋律淳朴,节奏多变,感情真挚深沉,韵味醇厚,委婉缠绵,声情并茂。她创立的“袁派”艺术深受观众喜爱,并为一批越剧演员所师承。

袁雪芬主张戏曲应该对社会起有益的作用。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时期,她曾演出了《香妃》、《红粉金戈》、《木兰从军》、《黑暗家庭》、《王昭君》等表现爱国思想、歌颂民族气节、反对封建礼教的剧目。1945年,成立以袁雪芬为首的雪声剧团。1946年,她在上海把根据鲁迅的名著《祝福》改编的《祥林嫂》,首次搬上越剧舞台。此后,在我国 党地下组织的支持下,袁雪芬团结越剧演员,在1947年8月《山河恋》联合义演以及同年10月筱丹桂之死事件中,同 当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49年,袁雪芬和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作为戏曲界特邀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 会议。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53年,演出了根据王实甫原著改编的《西厢记》。同年,与范瑞娟合作主演了1949年以来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1954年加入我国 党。1955年,以她为首的上海越剧院去德意志 共和国和苏联演出,1960、1961年先后到香港、 演出,1978年越剧《祥林嫂》摄制成彩色影片。(见彩图)

袁雪芬曾当选为第一、二、三、五届 代表,第五届 常务委员会委员,我国戏剧家协会、我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任,并任上海越剧院院长。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昌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袁雪芬(1922~  )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昌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319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