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uzhong
[外文]:weightlifting
使用杠铃、哑铃、壶铃等器材进行锻炼和比赛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各项体育运动中进行力量训练的重要手段。
发展概况历史上古希腊人曾用举石头来锻炼和测验一个人的体力,罗马人在棍的两头扎以石块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我国举重活动(举大刀、石担、石锁等)汉代已有记载。从晋代至清代,举重均列为武考项目。在举重运动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用器材也不断发展变化。最初是举各种实物,以后举旧式杠铃(两边有球形物,灌入铁沙),现在是举可以自由增减重量的新式杠铃(图1)。
近代举重开始于18世纪末,最初盛行于欧洲,当时伦敦的音乐厅和马戏班里经常有大力士表演举重。第1次世界举重锦标赛于 1891年在伦敦莫尼科咖啡馆举行,获得冠军的是英国人L.利维。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举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只有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不按体重分级。获得单手挺举第1名的是英国人L.埃利奥特,获得双手挺举第1名的是丹麦人V.延森。1920年第7届奥运会举重比赛的项目改为单手抓举、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并按体重分为5个级别。1924年改为单手抓举、挺举和双手推举、抓举、挺举5种。1928年取消单手项目,改为双手抓、推、挺举3种(仍为5个级别)。最初,双手推举又称为双手立正推举,要求非常严格。运动员将杠铃提至胸上后,必须保持静止 2秒钟,待裁判员发令后才能将杠铃向上举起。两臂伸直后,也须保持静止2秒钟,待裁判员发令放下,动作才算完成。在上举过程中,身体不得后仰,膝部不能弯屈,足尖足跟不能离地提起。以后立正推举又逐步发展成为“运动式”(倒腰)的推举。但倒腰推举容易使运动员腰椎受伤,而且后倒的幅度没有一定标准,给裁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1972年奥运会举重比赛结束后,正式公布取消推举。自1973年起,举重比赛只有抓举和挺举。1976年国际举重联合会决定增加100公斤级,1980年第22届奥运会改为10个级别。各国举重运动的成绩,在1930年前后,法、德两国占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埃及占优势。后来苏联的实力日益加强,1953~1980年,苏联曾获得22次世界团体冠军。近年来保加利亚、德意志 共和国和古巴在国际举重比赛中也有很大进展。保加利亚在1972年慕尼黑举行的奥运会的举重比赛和1974年在马尼拉举行的世界举重锦标赛中,都超过苏联,成绩跃居第1位。(见彩图)
我国虽然历来就有民间的举重活动,但是,作为正式比赛项目的近代举重,却开始较迟。1936年的全国运动会中,举重只作为表演项目。1948年的全国运动会才把举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我国成立后,我国举重运动得到迅速发展,1956~1966年间就有优秀运动员陈镜开、黄强辉、赵庆奎、肖明祥、季发元、叶浩波、邓国银、黎纪源、陈满林、刘殿武等人先后31次打破 5个级别的12项世界纪录。其中陈镜开1人9次打破两个级别的挺举世界纪录。就我国当时的成绩看,已进入世界团体前 3名的水平。70年代以来,我国举重运动员陈伟强、吴数德、蔡俊成、刘航远、张耀鑫等 5人曾多次打破青年和成年52公斤和56公斤级世界纪录。他们之中最突出的是陈伟强,1976~1980年8次打破青年和成年世界挺举纪录。吴数德在1978~1980年内,也曾 5次刷新抓举世界纪录。 (见彩图)
举重比赛项目目前举重比赛分为抓举和挺举两项。不论抓举或挺举,提铃动作都分为箭步式和下蹲式两种姿势箭步式是以连续动作将杠铃往上举起后,两足前后分开下蹲。下蹲式是将杠铃举起后两足左右分开下蹲。现在绝大多数优秀举重运动员都采用下蹲式。
抓举杠铃放在运动员的两腿前面,手心向下握杠,然后以连续的动作把杠铃从台上贴身往上提起。当杠铃大约提至胸部的高度,借惯性继续上升时,用箭步或下蹲式迅速下蹲,使身体转至杠铃下,两臂伸直支撑杠铃,两腿收回。臂腿完全伸直,两足站在横线上与躯干、杠铃成一平面,并保持这个姿势在静止状态中,待裁判发令后,再将杠铃放下。如在上举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将判为失败:悬垂提铃,中途停顿,两臂伸展不均或有屈伸动作,用推举完成之后动作,膝或臀部触地,离开举重台,裁判未发令即将杠铃放下等。
挺举由提铃和上挺两个动作组成: ① 提铃至胸──运动员握杠后,用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至胸部, 在提铃过程中, 运动员可用箭步式或下蹲式下蹲,两腿随即伸直,两足收回站在一横线上。在提铃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将判为犯规:悬垂提铃,提铃过膝未完成动作,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提铃动作,膝或臀部触地,在采用下蹲式时肘或臂触腿,横杠停放在胸上,触及躯干任何部分,一足或两足踏出台外。
(2)上挺──先屈膝预蹲,接着用急速伸髋、伸臂动作将杠铃往上举起,至两臂在头上完全伸直,两足收回站在一横线上与躯干和杠铃成一平面,待裁判发令后放下杠铃。在上挺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将判失败:出现一次以上的预蹲,在起立时两臂有屈伸动作,两臂伸展不均或停顿,用推举完成上挺动作,离开举重台,裁判未发令即将杠铃放下。
举重技术分为提铃、发力、上拉、下蹲和上挺动作。在开始提铃时,肩和杠铃横杠应在同一线上(图2-① )。 提铃到膝盖高度时,运动员的腿不但几乎伸直,而且肩带显著移向前(图2-②)。在提铃发力之前,杠铃重心投影应与支撑面会合。几乎和开始姿势一样,肩部正好在横杠前面,但膝部则转至横杠之下,使股四头肌收缩,发力之前先行拉长,从而爆发更大力量。根据握距的宽窄和臂部的长短,杠铃横杠可在不同水平线上( 图2-③)。 起踵时,横杠和蹠趾关节应成一垂直线。膝部角度和髋关节角度大约相等(图2-④)。发力结束时,运动员的身体完全伸直,同时起踵(图2-⑤)。这种提铃方法又称为“双节奏”提铃。为了缩短提铃至胸的距离,以便举起更大的重量,在下蹲时要蹲得低,膝关节弯屈角成90°,或小于90°(图2-⑥)。杠铃提起后,要保持胸部高挺,腰部固定,两肘抬起,将杠铃稳固地停在胸上( 图2-⑦), 然后从下蹲中起立。上挺前,身体应自然垂直,杠铃重心应接近足后跟(图2-⑧)。上挺的预蹲不宜过深(120°~130°),以能准确和充分发力为宜(图2-⑨)。预蹲后猛力伸腿,起踵作箭步式前后分腿下蹲。下蹲时,前出腿弯屈角约为90°,后出腿应略弯而带有弹性地支撑在地上,形成稳固的支撑(图2-⑩)。挺起时,先将杠铃重心略后移,随即收前腿,再将重心略前移,收后腿,使两足站在一横线上(图2-)。
举重竞赛分为个人竞赛、团体竞赛、个人及团体竞赛 3种。个人竞赛根据每个运动员在该级别中所得的总成绩,计算个人名次。团体竞赛以每个团体中每个运动员所得分数的总和,计算团体名次。个人及团体竞赛,先确定个人名次和得分,再综合个人的分数计算团体名次。单项成绩或总成绩相等时,以赛前体重较轻者名次列前。如赛前体重相等,则在该项竞赛结束时,立即称量体重,体重轻者列前,如仍相等,则名次并列;并列所得分数,均应为该名次应得分数。
举重竞赛按体重分为 52 公斤、 56公斤、 60公斤、67.5公斤、75公斤、82.5公斤、90公斤、100公斤、110公斤和 110公斤以上10个级别。赛前运动员必须按规则称量体重。
举重竞赛应按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顺序进行。而且必须在同一场比赛中完成。在一场竞赛中,每一运动员有 6次试举(即抓举3次、挺举3次)。破纪录可进行比赛外的第 4次试举。运动员试举成功的成绩离世界纪录在10公斤以内时,即可要求破纪录试举;第 4次破纪录试举成功,只能算纪录,不能计算成绩。以在 3次试举中所举较高重量计算。两项较高成绩加起来为本人的总成绩。运动员的试举合格与否,由 3名裁判员用灯光表决。白灯表示成功,红灯表示失败。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如抓举 3次失败,仍可以参加挺举。如成绩符合规则要求,也可以参加破纪录挺举。但是如不参加抓举,不得参加挺举。
服装、场地器材比赛时运动员应穿举重衣(紧身衫连裤)或背心、短裤。所用腰带宽度不得超过12厘米。正式举重比赛,应在坚固的4米×4米木制台上举行。所用杠铃必须是标准杠铃。横杠总长度不超过2.20米,直径 2.8厘米,两个内卡箍之间的距离为1.31米。较大杠铃片直径为 45 厘米。杠铃片重量、颜色如下:50公斤(绿色),25公斤(红色),20公斤(蓝色),15公斤(黄颜色),10公斤、5公斤、2.5公斤(白色);1.05公斤和0.25公斤。
我国著名举重运动员陈镜开(见陈镜开)
黄强辉(1930~ )福建省人。1952年从印尼返回祖国,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同年开始系统练习举重。1958年5月在25单位健将级比赛中以155公斤打破苏联运动员保持的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同年11 月在中、苏、波举重友谊赛中又以 158公斤打破世界纪录。1959年在中、苏举重友谊赛中再以 158.5公斤破本人保持的世界纪录(图3)。
赵庆奎(1936~ )天津市人。1958年3月在莫斯科杯举重赛中获轻量级亚军。1958年9月在庆祝国庆节表演赛中,以 176.5公斤成绩打破美国P.乔治保持的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同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苏、波举重友谊赛中又以 177.5公斤成绩再破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图4)。
陈满林(1941~ )广东省人。1957年开始练习举重,自1965年以后曾3次打破轻量级、次轻量级推举世界纪录。1976年在亚洲举重锦标赛中获得52公斤级3项冠军。1977年在第31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中,获得56公斤级挺举第2名和总成绩第3名。
吴数德(1959~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1974年进入广西业余体校学习,1977年开始举重运动的系统训练。1978~1979年曾 6次打破青少年52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并在1980年4月5日全国举重锦标赛中创造了成年52公斤级抓举112公斤的世界纪录。1978年7月15日在雅典举行的第 4届世界和欧洲青年举重锦标赛中,获得青年52公斤级抓举第1名。1979年11月3日第33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中,战胜奥运会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A.H.沃罗宁(苏),获得抓举冠军。1981年8月16日,在日本名古屋第13届亚洲举重锦标赛中,创造了56公斤级抓举 126公斤的世界纪录。
陈伟强(1958~ )广东省人。1972年9月进入广州体育馆业余体校学习,1974年开始进行举重运动的系统训练。1976~1978年曾 8次打破青少年两个级别挺举、抓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1979年6月7日在上海创造了成年56公斤级挺举151.5公斤的世界纪录。同年11月4日,他又在萨洛尼卡举行的第33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中,创造了 153公斤挺举的世界纪录。
肖明祥(1940~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1965~1966年在国内外比赛中曾6次打破次轻量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项世界纪录(图5)。
刘殿武(1936~ )辽宁省人。1965年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中、罗举重友谊赛中,以149公斤打破中量级推举世界纪录。
黎纪源(1936~ )广东省人。1963年在第1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以108公斤的成绩打破轻量级抓举世界纪录。
叶浩波(1942~ )广东省人。曾先后以108.5公斤和109公斤打破轻量级抓举世界纪录。1965年在第2 届全国运动会上,又以113、115公斤连续两次打破56公斤轻量级抓举世界纪录。
季发元(1937~ )湖北省人。1966年以153.5公斤成绩打破次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
邓国银(1941~ )四川省人。1966年在北京举行的新兴力量举重邀请赛中以 145.5公斤成绩打破轻量级推举世界纪录。
刘航远(1958~ )广东省人。1977年以109公斤、138公斤分别打破56公斤级青年抓举和挺举世界纪录。
参考文章
举重若轻造句素材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浩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举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浩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