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An Bo
我国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原名刘清禄,曾用笔名牟声。山东牟平人。生于1915年10月22日,1965年6月18日病逝于北京。
1935年,安波在济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1月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次年2月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从事民族音乐研究工作。 胜利后,历任我国 热河 胜利剧社社长、冀察热辽 文艺工作团团长、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等职。我国成立后,先后在东北文工团、东北鲁迅艺术学院、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和我国音乐学院等单位担任领导工作,并曾被选为我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我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和我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主任等。
安波的创作活动始于30年代末,作有歌曲 300余首(已发表140多首),秧歌剧、歌剧等多部。其中,受欢迎的是在延安秧歌运动中创作的《拥军花鼓》(又名《拥护八路军》)和秧歌剧《兄妹开荒》(王大化、安波、路由编剧)。后者是延安文艺整风后产生的第 1部优秀的新秧歌剧。在这部作品中,安波创造性地运用陕北的民间音乐,生动地反映了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中劳动人民的革命热情,对秧歌运动的开展及新歌剧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其他较有代表性的歌曲作品还有:《八路军开荒歌》、《开会来》(安波作词的民歌联唱《七月里在边区》之一)和《就义歌》(与时乐濛合作)等。此外,安波还从事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词、长诗和歌剧、话剧的剧本创作等,显示了他创作领域的广阔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安波是延安我国民间音乐研究会的重要成员,曾对民间音乐作过长时间的深入的调查研究。 时期,他多次到民间采集音乐,并填以新词,编成《怎么办》、《夜mō营》等歌曲,深受群众欢迎。后来,他又对陕北、内蒙古、东北、安徽等地的民歌、说唱和戏曲音乐作过系统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先后辑成《秦腔音乐》、《东蒙民歌选》等专著,并写了《关于陕北说书音乐》、《谈蒙古民歌》等论文,为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作了开拓性的工作。他与林荫合作编译的《越南民歌选》(音乐出版社,1963)和所作题为《丰富优美的越南民歌》的序言,也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的音乐作品,已辑成《安波歌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和《安波音乐作品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此外,安波还写了《星海同志永远在指导与鼓舞着我们》、《劳动人民创造了优美的艺术形式──民歌》、《关于新歌剧的提高问题》、《如何正确理解音乐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及其相互关系》等论文40多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景茹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安波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景茹;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