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哲学的贫困

[拼音]:Zhexue de Pinkun

[外文]:Misère de la philosophie.Réponse à la philosophie de la misère de M.Proudhon

批判P.J.蒲鲁东的哲学思想和经济思想的论战性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的 的成熟作品。全名为《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1846年,蒲鲁东的《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问世,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蒲鲁东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及其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体系。同年12月底, 给布鲁塞尔 主义通讯委员会驻巴黎通讯委员安年柯夫写了一封长信,初步谈了他对这本书的印象和看法。这封信是 写作《哲学的贫困》的详尽提纲。1847年1~6月,《哲学的贫困》用法文写成,6月15日 为该书写了一个简短的序言,7月初该书正式出版。中文译本收入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 恩格斯全集》第 4卷。

《哲学的贫困》是一部哲学兼经济学的著作。全书由两章构成。第一章主要是批判蒲鲁东自诩的伟大发现──价值理论,其标题“科学的发现”是讽刺性的。这时 已经意识到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初步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第二章主要是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进一步制定和阐发了 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时针对蒲鲁东的改良主义幻想,提出了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思想,论述了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策略以及有关 主义的某些理论问题。

蒲鲁东坚持唯心史观,他从G.W.F.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出发,认为现实的经济关系不过是经济范畴的体现。 在批判这种本末倒置的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深刻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指出,生产关系以及决定它的生产力是客观存在,是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的。经济学的范畴不过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 认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时, 已不把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关系叫做“交往形式”,而直接称为“生产关系”。同时, 在说明生产力这个概念时还指出,生产力不仅包括生产工具,而且还包括劳动者,“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

蒲鲁东不懂辩证法,他在经济学中搬用了黑格尔矛盾学说的神秘的唯心主义形式,却 了这个学说的合理成分。在蒲鲁东看来,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它们加在一起就构成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而矛盾的解决或扬弃就在于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 批驳了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庸俗理解,指出:“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 的这个表述第一次科学地指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哲学的贫困》进一步发展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思想,在 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曾说:“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表述”(《 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4页)。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震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哲学的贫困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震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286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