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ouzi zhengce
[外文]:investment policy
国家对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调节或宏观管理的政策。
西方国家的投资政策在自由资本时期,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主要是资本家私人决定的事情,国家对私人投资一般不加干预。在资本进入垄断时期以后,特别是1929年爆发了空前规模的世界经济危机,资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状态,失业问题极为严重。传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的理论逐步被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所取代。西方国家纷纷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其中,对投资的干预和调节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而形成了相应的投资政策。
西方投资政策主要是为了扩大有效需求,但由于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在实施中通常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并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密切结合。在经济萧条时期,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采取扩张性投资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降低税率和扩大开支。减税可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企业增加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而消费增加又可以扩大对投资的需求。扩大财政支出主要是扩大 购买的金额,增加公共工程的开支,通过扩大公私消费以 投资,必要时不惜扩大财政赤字,增发公债。在货币政策方面则放松银根,扩大银行贷款并降低利率,以 投资的增长。为此,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再贴现率和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购进 债券,以扩大货币供给量。此外,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后者可以直接 投资,前者如实现贸易顺差也意味着投资(见扩张性财政政策)。
相反,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期,则采取紧缩性的投资政策。与此相适应,在财政方面,提高税率,减缩财政开支,以遏制消费和投资,促使经济稳定增长;在货币政策方面,控制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遏制投资;在外贸政策方面,控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见紧缩性财政政策)。
发展我国家的投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殖民体系瓦解,出现了许多发展我国家,其中除主义国家外,更多的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这些民族独立国家以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为指导,沿着资本道路发展本国经济。同时受到主义国家建设成就的某些影响,形成独自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以及相关的经济政策。对于包括投资在内的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发展我国家一般认为自由放任政策不完全适用,而采取私人经济与国家控制经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方式。对投资如何安排,有所谓“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战略。“平衡增长”理论认为,应着眼于依靠投资本身来解决市场问题,即同时建立各种相互依存的工业,使某一部门的产出成为其他部门的投入,从而造成市场的全面扩大,各部门实现全面增长。“不平衡增长”理论则认为,发展我国家资金有限,不可能实现平衡增长,主张把投资集中于某些“主导部门”,以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
我国的投资政策我国的投资政策体现在各个时期我国 党的纲领、决议和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长期规划和 之中。主要是:
(1)投资所需的资金主要依靠自力更生,依靠内部积累,同时尽可能争取外资。我国建立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归全民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免除了农民缴纳的巨额封建地租,为投资提供了可靠的内部源泉。在第一个 时期(1953~1957),国家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了规模巨大的、以重工业为中心而以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为重点的基本建设投资,为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其后在没有外援的条件下,凭借原有基础,自力更生地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80年代对外开放以后,尽力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外资和技术,以增强自力更生地建设主义的能力,加速实现现代化。
(2)建设本国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形成独立统一的发展战略,经济上充分发展与国外的往来,但绝不依附于任何外国。
(3)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相互兼顾,相互平衡。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平衡只能是相对的平衡。在适应劳动生产力增长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按照“先生产,后基建”、“先挖潜、革新、改造,后新建、扩建”的方针安排固定资产投资,坚持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各自平衡和综合平衡,使投资规模与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
(5)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结合其他方面需要,按比例、妥善地安排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以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6)合理安排投资布局,避免盲目建设和地区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既坚持全国一盘棋,使各个局部服从整体战略安排,又照顾各地特殊情况,发挥地区优势。
(7)统筹兼顾国家重点建设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分清轻重缓急,妥善安排。
(8)合理安排技术结构。根据世界技术发展水平和公认的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把不同等级的技术(如先进技术、中等技术、落后技术等)的组合和比例具体落实到不同地区、部门、行业中的有关投资建设上去。既考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保证某些必要的先进技术乃至尖端技术的采用,又考虑我国经济文化仍较落后,资金和技术力量短缺,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殊条件。
(9)按照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主义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属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布局、技术结构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等关系全局的重大活动,主要发挥计划的作用,以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一般性技术改造和小型建设,主要由市场调节。计划、财政、金融 ,密切配合。重点建设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由财政供应资金;一般建设实行指导性计划,由财政、银行根据国家计划和有关的产业政策、地区政策,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仲筱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投资政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仲筱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2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