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汉代玻璃器

[拼音]:Handai boliqi

[外文]:Glasses of the Han Dynasty

汉代玻璃器继承了战国玻璃器的传统,数量和品种都有所增加,并开始制造玻璃容器。东汉初年的墓葬中还发现有罗马玻璃。

西汉玻璃器

玻璃璧分布范围较广,器形一般大于战国璧。陕西兴平茂陵附近出土的一块西汉玻璃璧直径达23.4厘米,重达 1.9千克。玻璃珠以单色球形为主,蜻蜓眼式的珠子开始少见。玻璃耳珰、带钩和蝉是西汉时出现的新品种。比较大型的玻璃容器也开始出现。所发现的重要的出土物有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玻璃盘和耳杯。为翠绿色,微有光泽,呈半透明状,晶莹如玉。盘的口径19.7厘米,耳杯长13.5厘米,宽10.4厘米。玻璃盘经光谱定性分析,主要成分为硅和铅,并含有钠和钡。江苏扬州西汉“妾莫书”木椁墓出土了约 600片玻璃衣片,大小不等,有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等14种,多数素面,少数印有蟠螭纹,有的纹饰中心保留一点金箔,每件衣片上穿3~4孔,这些玻璃衣片显然是西汉贵族墓葬流行的玉衣的仿制品。部分玻璃衣片经过化学分析,属铅钡玻璃,氧化钡含量约20%。

广东、广西西汉墓中所发现的玻璃器以单色珠饰为主,也有一些玻璃容器。1983年广州象岗第二代南越王墓,出土了 2颗蜻蜓眼式玻璃珠和数百颗蓝色、黄白色的玻璃小串珠,直径0.25~ 0.3厘米。此外还出土了十几块镶在铜牌饰上的板状玻璃,长9.5厘米,宽4.5厘米,高 0.3厘米,浅蓝色,晶莹透明,制作工艺已达很高水平。广州北郊横枝岗西汉墓出土的 3件深蓝色玻璃碗,口径10.6厘米,内壁光滑如镜。广西合浦县堂排 3号西汉墓出土的1084颗玻璃珠,有半透明和不透明两种。半透明的颜色有天蓝、墨绿、湖蓝、绿、黑、白、月白、砖红、紫褐等,绝大多数是圆算珠形,直径0.2~0.5厘米。

广东、广西两省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玻璃器中的一部分经过成分测试,发现绝大多数属于钾硅玻璃,氧化钾的含量一般在13.7%以上。这种成分的玻璃与同时期中原流行的铅钡玻璃迥然不同,也与西方流行的钠钙玻璃不同,它的确切来源,尚不清楚。

东汉玻璃器

广东、广西墓葬中所发现的较多,以单色玻璃珠为主,还有少量的玻璃耳珰。广州龙生岗43号墓出土了1965颗玻璃珠,球形,蓝色透明或绿色透明。广西贵县东郊南斗村8号东汉墓出土了一套玻璃托盘,淡青色透明,托盘内底有一圆形凹槽,高足杯的足可套入凹槽中。杯高8.2厘米,口径6.4厘米,盘底径 9厘米。另外贵县火车站东汉墓还出土了 2件平底杯,一件绿色,半透明,外壁饰二道阴弦纹,高3.2厘米,口径5.8厘米。另一件蓝色,不透明,外壁饰一道阴弦纹,高 4厘米,口径7.7 厘米。广西、广东东汉时期的玻璃珠饰,经分析,仍属于钾硅玻璃。这时期其他地区的玻璃器出土很少,一般只有玻璃珠和耳珰。值得注意的是江苏邛江甘泉 2号墓出土了 3块紫红色和白色相间的玻璃器残片。残片的复原器形是竖凸梭条装饰的平底钵。钵的器形、装饰和两色玻璃搅胎的技法与公元 1世纪前后地中海沿岸的产品非常相似,经检测,为钠钙玻璃,与罗马玻璃的标准组成相符,应是罗马玻璃输入我国的实物证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芸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汉代玻璃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芸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225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