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南京城墙

[拼音]:Nanjing Chengqiang

[外文]:Nanjing City Walls

我国明初都城应天府城墙。在江苏省南京市区内。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明洪武十九年(1386)建成。洪武二十三年(1390) 增筑外郭。南京城墙根据地理条件和军事防守的需要而建造,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古城。1988年我国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周长1954年实测为33.676公里,现存 21.35公里。墙高14~18米,上宽 7~12米,下宽10~18米。城墙为砖石结构。砌城条石长约60~ 120厘米,宽90厘米,厚35厘米。城砖规格大体有 3种:一长36厘米,宽16厘米,厚 8厘米;一长44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一长54厘米,宽24厘米,厚12厘米。砖上打印制砖府县和监烧官员、烧造工匠姓名以及年月日。据统计,城砖除由工部及驻京卫所组织在南京烧造外,还来自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 5省范围的 28个州府、118个县。其中江西袁州府等地以白瓷土造砖,坚实细腻,质量较佳。

城墙的建造因各段所处地形和位置不同,采用的建筑结构也不同。南城及东西城的南段,面临平原和河流,无坚可守,除以河为堑外,城墙建筑最为坚固。墙内外壁表层用大块条石砌筑,里层填以巨大的块石,形成各厚 3米左右的内外墙体,均用糯米汁加石灰灌浆。内外墙之间再填以黄土、片石,隔层夯实。某些地段,也有在条石砌筑的内外墙体之间全部用砖砌筑,或以砖、黄土、乱石夯填的做法。北城及西城的大部分地段,倚山临湖,地形复杂,城墙结构比较简单。或者全体用城砖砌筑,墙体较为单薄,或者在砖筑的内外墙体中间夯填黄土块石。东城的部分地段,城墙外壁用条石砌筑,内壁用砖砌筑,中间夯填黄土、乱石或碎城砖。一些特殊地段又有特殊作法,例如朝阳门附近及狮子山地段,依山而建,仅在外侧修筑砖石墙体。石头城一带,下部利用原有的陡峭石壁,仅在山顶上加筑很矮的砖墙。城墙顶部的一般作法是在厚1~2米的由桐油和黄土拌和的夯土层上面再平砌数层城砖。顶部边沿设有石质流水槽和伸出墙外的滴水槽。

在河流进出及泄水口处,城墙下设有水门、水闸或涵洞。秦淮河进出口分设东西水关两座水门。东水关今尚保存,设有内外两道闸门,中间一道铁栅,闸有上中下 3层拱券,每层11拱,有效地分解了城墙重力。在玄武湖、前湖、琵琶湖、秦淮河中段出入口处设有涵闸。闸一般为铜或铁质,正方形,五孔,边长约 125厘米,内接铜或铁质涵管,直径约95厘米,闸口还设有铜或铁质栅棂。

城墙一周共设 13 座城门,东有朝阳门,南有聚宝、通济、正阳 3门,西有三山、石城、清凉、定淮、仪凤5 门,北有太平、神策、金川、钟阜 4门。其中朝阳门、神策门各有一道瓮城,石城门有两道瓮城,聚宝、通济、三山门各有 3道瓮城。13座城门中,聚宝、石城、神策、清凉 4门保存至今。聚宝门(现称中华门)瓮城规模较大,东西长118.57米,南北长 128米。城顶原有木结构敌楼,城门设铁闸和木门,铁闸用绞关上下启动。瓮城两侧有登城马道,主城内侧上下两层及瓮城两侧共有27个藏兵洞。

外廓城略成圆形,周长60公里,多为土筑,现已辟为环城公路。

1982年 公布南京为历史文化名城后,南京市人民 当即发布通告,严禁损坏城墙,并把周围环境的保护列入规划控制。近年来,已整修了中华门瓮城,修缮了挹江门城楼,1984年成立中华门文物保管所和渡江胜利纪念馆,以保护固有文物,展现历史风貌。

参考文章

南京城墙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向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南京城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向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112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