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Annuo wenhua
[外文]:Anau Culture
中亚铜石并用时代彩陶文化。分布于今苏联土库曼加盟共和国南部科佩特山北麓平原。年代为公元前第 5千年初至前第 3千年初。因1904年美国考古学家彭北莱(1837~1923)在阿什哈巴德东南12公里处发掘的安诺遗址而得名。从20世纪50年代起,苏联考古学家Б.А.库夫廷和В.М.马松等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
该文化房屋为单间或多间的土坯建筑,后者由若干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括一间住房及附属的储藏间。各个聚落还有兼作崇拜中心和 场所的房子,屋内设祭祀的灶火,墙壁或地面施以红、黑色的几何纹单彩或双彩。墓葬常散见于聚落之内。死者为单人侧身屈肢葬,有的遗体以赭石染色。有的无随葬品,有的随葬有少量饰物、容器或祭肉。晚期在聚落边缘的地面用土坯筑起椭圆形的集体葬墓室,墓顶为叠涩的券顶,面积一般为5~6平方米,每座墓内葬二、三人至十数人。
安诺文化的陶器为手制的平底钵、碗、罐。彩陶为深褐色的单彩或红、黑色的双彩,绘出三角、菱形、方格、十字、平行线等几何纹及山羊等象生纹。不施彩绘的陶器胎呈灰色或红色,器表常磨光,间或施划纹。屡见红陶人像和动物塑像,人物塑像多为女性,推测系丰收女神。此外,还发现陶纺轮和陶车模型的轮子。工具有石制的镰刃、镞、锛、锄、掘土棒坠环、磨盘、磨棒、臼、杵、红铜铸造的针、锥、 别针、斧、刀、镞、 矛、凿,骨制的刮刀、磨光器、针、 锥、叉等。饰物有金、 银、红铜、 宝石制成的串珠和垂饰,以及红铜制的镜、 镯、环等。
居民属欧罗巴人种东地中海类型。主要经营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早期农业利用河流泛滥灌溉,晚期已开始人工引水灌溉。 作物主要有小麦、 大麦,家畜则有牛、羊、骆驼、猪。从住房类型、红陶女像和墓葬尚无明显贫富分化来看,当时社会当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但晚期屡见男子陶塑,似为母权制衰微的征象。
关于该文化的起源,一说源于伊朗高原,一说系在哲通文化基础上吸收伊朗高原的文化因素而形成。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与阿富汗、伊朗、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发生密切的文化联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邈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安诺文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邈;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