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尹湾汉墓
近些年,出土文献的大量发现,为我们了解这一群体提供了一手的信息,弥补了传世文献中的不足和空白。尹湾汉墓出土的实物和简牍中,出现了一位叫师饶的郡吏,我们正好可通过他去了解当时基层官吏的生活世界。 1993年农历正月,苏北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的村民尹玉旺,在挖中草药的时候突然挖到了一面黑砖砌成的墙基,当时他并未留意这堵墙,后来和村民闲谈之际有人提到有可能挖到藏宝洞了,于是几个村民合伙继续去挖那段墙基,结果露出了一口棺材,棺木已经腐朽,上面还有不知道什么时代留下的盗洞。
当地很快介入,随后考古队过来进行系统发掘,这就是“尹湾汉墓遗址”,已成为研究汉代历史的一个宝库。
这座遗址一共发掘6座墓葬,共出土文物200余件,其中M6号墓出土的文物最丰富,除了汉代常见的木桶、漆器、刀笔等物件外,还集中出土了133枚竹简和23枚木牍。
简牍上面的墨书字迹清晰,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竹简有《神乌赋》《元延二年日记》《刑德行时》《行道吉凶》,木牍主要是汉代东海郡的行政簿书,主要是关于东海郡行政建制、吏员设置、人口户数、田亩赋税和行政开支等方面的统计数字,简牍上面有汉成帝永始和元延纪年,为我们断定墓主人的生平年月提供了根据。
二、师饶其人
真正帮助我们判断墓主人身份的三份物品清单和十方名谒,上面分别题名作“君兄节司小物疏”“君兄衣物疏”“君兄缯方缇中物疏”,而且名谒中多次出现“师君兄”和“师卿”的称谓,综合这些材料,考古学者认为这些称谓指的应该是同一个人,由此我们便能够知道,这个人姓师,名饶,字君兄,去世的时候是东海郡的曹,他应该在汉成帝永始到元延年间做了东海郡的卒史,后来成为郡曹。 东海郡属于徐州刺史部,下辖20个县,18个侯国,是汉代的大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山东临沂、江苏连云港和徐州东部,曹是郡守的属吏,不像后来所有官吏都由中央任命,汉代基层吏员由二千石官自行辟署,曹的职掌主要是人事任命,有时候也会评议政务。
师饶生活的汉成帝时期,没有大的内忧外患,东海郡位于汉帝国的东部边境,东临东海,西临楚国、鲁国和沛郡,更是少有内忧外患,师饶便是在这样一个时空环境中出生、成长、为吏,直到最终死亡。
师饶的家境应该相当不错,在随葬清单中记录的随葬衣服、被褥,多是以价格昂贵的丝织品为原料,平常人家根本负担不起,出土的木牍文书中有他参与经济活动的记录,有两件记载了他为外祖母和婶母举行集资募集活动的捐赠名单,单次募钱数目均超过了2万钱,还有一件事是他在元延元年借给亲戚师子夏的契约,一共借了8万钱给子夏,约定五月末的时候还钱。
不难看出,师饶本人和他的家族经济情况良好,这也是他能为吏的一个先决条件,因为汉景帝时期发布的诏令规定:“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官,无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就是说要拥有4万钱以上的家訾才能通过訾选为吏。
三、基层公务员的一年
根据出土的《东海郡吏员簿》,东海郡在汉成帝统治期间,郡守辟署的吏员一共25人,卒史在其中地位较高,除了师饶外,同时还有9位卒史,这些卒史通常会被安排到郡府的各曹处理文书,被称为“卒史署曹”。 汉代中央每年会颁发给基层吏员用来记录本年干支历日的历谱,作为卒史,师饶养成了在历谱上面的空白处记录下当天公务和住宿情况的习惯,竹简上恰好有元延二年师饶所记录的历谱,为我们了解底层吏员的工作和差旅情况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按照西汉的历法,元延二年一共有354天,在《元延二年日记》中,全年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没有标注内容,记载师饶活动的一共有173天,通过对简文的分析,师饶在元延二年的一半时间中,在家住了35天,在某宅舍住了32天,在舍(是郡府中因公务留宿住的宿舍)住了22天,在传舍住了37天,在某亭、邮、置住了31天,在某乡住了2天。
除了家和某宅舍,其他几处留宿地点指的都是外出公务旅途中的住宿地点,如果经过县治附近,则能够住在传舍中,如果没能及时赶到县治,则可以投宿乡、亭、邮和置。
为什么师饶在有记录的173天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差旅中呢?这是因为按照汉代的法令,郡太守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辖区,因此郡与郡之间的沟通,除了行政文书外,大部分由郡太守的属吏来承担。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汉代基层官员都做哪些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