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崇祯帝朱由检的结局,崇祯帝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

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明君贤臣是最理想也最难得一见的局面,崇祯帝就遇到了一帮令他无奈的臣子。在他费尽心力铲除了气焰嚣张的阉党之后,那帮臣子不思中兴,反而为了门户之争互相倾轧。无奈之下,一心想要中兴明朝的崇祯帝只有事必躬亲。可偌大一个国家,又遇上多事之秋,外有后金连连攻逼,内有农民起义愈燃愈炽,崇祯注定无法挽回狂澜,只有含恨自缢。

铲除阉党,又来朋党

明朝中后期的阉党之祸非常严重,到了明熹宗的时候,宦官魏忠贤权势遮天,一手操控朝廷,形成了明代较大的阉党集团。他们排斥异己,广取贿赂,权擅天下,威福任情。当时朝廷中反对阉党的着名东林党人高攀龙、杨涟、周顺昌、魏大中、顾大章等均被魏忠贤及其党羽迫害致死。

1672年8月,明熹宗病故,因为没有留下子嗣,熹宗的弟弟朱由检便受命即位,次年改年号“崇祯”,是为明思宗,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崇祯帝。崇祯帝即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铲除阉党势力。因为阉党在明朝作乱已久,权倾朝野,势力盘根错节,几任皇帝和很多正直之臣都对他们又恨又怕,多次斗争都以失败告终。可是,这些都无法阻挡想要励精图治的崇祯帝,他早都目睹了魏忠贤的嚣张气焰,便立誓一定要将其连根铲除,否则他永远别想实现中兴明朝的梦想。

于是,即位之初,这个十六岁的少年皇帝便雷厉风行地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之后,他趁热打铁,一纸诏书便将魏忠贤贬到凤阳守陵,一步步逼得魏忠贤自缢。除掉了这个大宦官之后,阉党立马树倒猢狲散。崇祯帝便将二百六十余名阉党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一举除掉了这个危害朝野多年的团伙。可就在崇祯帝为自己的初露锋芒自豪时,又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而且比阉党更难对付。在铲除阉党的时候,崇祯帝主要倚重曾经饱受阉党压迫的文官集团,但是阉党一除,这帮庞大的官僚势力马上膨胀起来。他们没有想着利用这个机会和崇祯皇帝一起努力振兴明朝,反而是闹起了内讧。

明朝末年,朝廷班子中很大部分官员都是来自江南的文人,他们结成一个官僚集团“东林党”。除了势力较大的东林党之外,还有一些以籍贯命名的“浙党”、“齐党”、“宣党”等等。魏忠贤宦官集团在时,曾经和东林党之间进行了长期残酷的斗争,东林党人多遭到迫害。

然而,东林党人往往不畏强权,他们多数都是一些中下级官员和知识分子,企图以儒家正统思想来挽救明朝,坚持为民,大胆弹劾朝中权贵,甚至敢于冒犯“龙颜”。所以,东林党人和其他一些权高位重的党派之间便出现了很深的矛盾,这斗争越来越激烈,夹在其中的崇祯帝最为苦恼,眼看着一大群臣子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而且,文官集团的势力太强大,皇帝的权力就受到了很大限制,作什么决断都要召开讨论会,各党派之间往往意见不一,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很多心力都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

内忧外患的明王朝

除了阉党之乱和朋党之争外,崇祯皇帝还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战争。明万历四十四(1616)年,明朝北方的满族人势力逐渐壮大,他们的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了后金,企图与明朝分庭抗礼,后来公然举旗反明。面对这一来自北方的强敌,朝臣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崇祯帝启用了主战派将领袁崇焕。此人虽然是文官出身,但却很熟悉兵法,而且有胆识,曾经让后金军队闻风丧胆。天启六年(1626)正月十四日,后金兵渡辽河,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御驾亲征率军攻打宁远。当时的努尔哈赤号称“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征讨诸处,战无不捷,攻无不克”,但到了镇守宁远的袁崇焕面前,这一神话被打破了。

崇祯元年(1628)四月,崇祯帝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崇祯帝召见了袁崇焕,面对这位年轻气盛的新君,袁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时间恢复辽东,并疏陈方略。这一番豪言壮语让崇祯帝信心大振,同时,袁崇焕由于之前的教训,出征之前就提出了自己的隐忧,怕再被权臣掣肘。崇祯帝为了打消袁崇焕的担忧,不惜赐给他尚方宝剑,由此可见他的决心。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即位,继续对明朝发动猛烈进攻。他知道袁崇焕是明朝的不倒长城,宁锦防线太难突破,便设计绕道蒙古,避开守卫森严的山海关,进攻北京。袁崇焕早已料到这一举,便两次上书崇祯皇帝,可惜都没有引起他的足够重视。最终,这一令人恐怖的后果果然被袁崇焕言中了。崇祯二年(1629)十月二十六日,后金的八旗军兵分两路,分别进攻长城关隘龙井关、大安口等。当时,镇守蓟镇的军队军纪废弛,城墙也年久失修,根本无法阻止后金军的进攻。三十日,后金的军队就已经打到了遵化城下,距离京师只有一百五十千米。明王朝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这时,明朝上下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反而听信朝廷内阉党余孽的诬陷和皇太极的反间计,将大将袁崇焕以通敌叛国的罪名逮捕入狱。在囚禁审讯半年后,崇祯三年(1630)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的罪名将他残忍地凌迟处死。可怜这位曾立下汗马劳的大将最终未能马革裹尸,只能在刑场上念出了自己的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与此同时,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声势日渐浩大,成为明王朝灭亡的定时。李自成本来是陕西米脂的放羊娃,在崇祯二年(1629)揭竿造反,后来因为勇猛而有谋略,成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后来,他在起义军中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战略方针,名望渐高,在高迎祥死后,便做了新一任闯王。

当时,农民们饥寒交迫,而李自成打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赢得了大片人心,部队很快发展到百万人之多。崇祯十年(1637),明朝的大将杨嗣昌会兵十万,增饷二百八十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主张限制起义军的流动性,将他们各个击破,之后歼灭。这一策略很快便有了效果,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十七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可是,内忧外患相伴而生,眼看着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几近灭亡,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皇太极的清兵又从青口山(今河北迂安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了。这个关键时刻,到底是攘外,还是安内,朝廷又出现了政策的摇摆。当时,杨嗣昌坚持“安内方可攘外”,力主与清议和,但以宣大总督卢象升为代表的另一派则坚决反对。对于两派的意见,崇祯帝也是合战不定,最终急调洪承畴等人东去勤王,所以李自成便幸运地大难不死。

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在襄阳称王,同年在河南临汝歼灭了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乘胜占据了西安。次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顺,正式当皇帝,年号永昌。

无力回天,饮恨煤山

面对一天天逼近的清兵和农民起义军,明朝的军队已经屡屡挫败,完全丧失了士气和战斗力。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七日,闯王的军队围攻北京,无力回天的崇祯帝只有逃离皇宫了。十八日的晚上,他带着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了煤山(今北京景山),面对连天战火下满目疮痍的明王朝,他不禁流下了沧桑的眼泪。当时的崇祯帝只有三十四岁,因为宵衣旰食,朝乾夕惕,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头发全白,皱纹满面,可怜这样一位勤政的皇帝,最终也难挽回明王朝的败局。

在生命中的之后一刻,他只有哀叹,叹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叹自己忙碌一生竟于事无补。带着绝望的心情回到宫中后,他写下了遗命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良。然后,他命人招来了自己的嫔妃和儿女,匆匆嘱咐了儿子几句后,便命人将三个儿子送往了外戚家避难。看着身边哭成泪人的女人,他心中一酸,无奈地对周皇后说:“你是,理应殉国。”周皇后也是个刚烈的女子,立刻解带自缢了。袁贵妃也哭着拜别,随皇后自缢而去了。接下来是十五岁的长公主,看着正值花季的女儿,崇祯帝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忍痛砍死了自己的女儿。

料理完后事,他本该主动殉国而死,可是他还是不甘心,求生的欲望着他。于是,他换上便服,混在太监中,试图出城。可走到朝阳门,守门的人请天亮时验明再出。此计不成,他又派人到负责城守的戚国公朱纯臣家,结果朱家人说朱纯臣赴宴未归。崇祯帝又赶到安定门,门闸太沉重,无法打开。求生的路被彻底截断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起义军就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北京城。得知这个消息后,崇祯帝彻底崩溃了,便卸下皇袍,在衣襟上愤然留下了这样的话:“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然后与太监王承恩相对而缢。两天后,人们才发现这个僵死的国君。四月初,由大顺派人将崇祯帝与周皇后草草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思陵)之中。可怜这个有中兴之志的年轻皇帝最终还是无奈做了亡国之君。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崇祯帝朱由检的结局,崇祯帝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0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