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三级跳远

[拼音]:sanji tiaoyuan

[外文]:triple jump

在助跑之后沿直线连续作3次不同形式跳跃的田径运动项目。第1跳“单足跳”,用踏跳腿落地;第2跳“跨步跳”,用摆动腿落地; 第3跳“跳跃”,双脚落入沙坑(图1)。

三级跳远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速度和专门弹跳能力,而且要求两腿都要有很好的力量。通常三级跳远运动员身材较高,体重较轻,短跑和跳远成绩都比较好。由于三级跳远要在硬地上落地两次,身体的震动大,对运动支撑器官要求很高,因此在正式竞赛中不设女子项目,少年也不宜过早地参加该项比赛。

三级跳远是由“多级跳”演变而来的。18世纪,三级跳远在爱尔兰得到了发展,他们采用的是单足连续跳跃的“跳步式”三级跳远。在德国却迥然不同,他们采用的是连续跨步的“跨步式”三级跳远。到19世纪末叶,规则上规定了现代三级跳远的形式。1896年第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三级跳远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冠军为美国运动员J.康诺利,成绩为13.71米。

最初,跨步跳仅被看作连接第1跳和第3跳的一个环节。1924年澳大利亚人A.温特将三级跳远发展成没有停顿的连续动作,成绩为 15.52米。1928年,日本运动员织田干雄取得了奥运会冠军。接着日本运动员连续12年保持了该项冠军称号。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助跑速度快,尽管支撑腿弯屈得比较深,但由于跳得积极有力,还是取得了好成绩。田岛直人在1936年的奥运会上成为世界上第1个达到16米的运动员。此后,三级跳远成绩提高得很慢,直到1951年,巴西运动员A.F.达西尔瓦才突破16米大关,他以超人的弹跳能力在5年中4次更新世界纪录,并获得1952年和1956年两届奥运会冠军。波兰的J.什米德充分发挥他速度好这一特点,在1960年用平跳跳法跃过了17米大关,他是1960年、1964年两届奥运会这个项目的冠军;他1960年创造的17.03米的世界纪录一直保持到1968年。在三级跳远历史上,成就最突出的运动员是苏联的В .Д.萨涅耶夫,尽管他创造的17.44米的世界纪录在1975年被巴西的J.C.德奥利维拉以17.89米的成绩所打破,但他曾连续在4届奥运会的比赛中获得3次冠军(1968、1972、1976)和1次亚军(1980)。

我国的三级跳远开展得比较晚。虽然在1914年三级跳远即被列为十项全能运动之一,但直到1923年才开始有三级跳远单项比赛。1936年王士林创造的 14.36米的全国纪录,到1954年才被 国所打破。1957年有 4人相继跳过15米大关。1960年田兆钟创造了 16.35米的新纪录(相当于17届奥运会第 5名的成绩),1964年又提高到 16.58米,这个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相当于当年奥运会第 2名。邹振先1978年刷新了亚洲纪录,1979年在亚洲田径锦标赛上成为亚洲第 1个突破17米大关的运动员,他创造的 17.02米的新纪录列为当年世界第 7名。1981年他又以17.32米和17.34米成绩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和世界杯赛亚军。(见彩图)

三级跳远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各次起跳的垂直速度。由于水平速度在三级跳远过程中是不断下降的,所以在三级跳远中如何保持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结合起来,是值得研究的主要问题。此外,合理的腾起角度和适宜的3跳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3跳腾起角一般为12°~14°,10°~11°,14°~16°。通常第1跳稍长于第3跳,第3跳最短,但也有第3跳长于第1跳的。由于三级跳远属于复杂的非周期性运动,动作本身就有 3次腾空和3次落地,而且3跳的动作形式又各不相同,所以平衡就成了三级跳远技术的重要课题。

三级跳远的助跑一般为16~18步。它要使运动员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准确地踏上起跳板,以有利的身体姿势起跳。因此要求助跑重心较高,加速平稳、放松且富有弹性,之后几步不要因为准备起跳而降低重心或改变节奏。第1跳要用有力腿起跳,这可保证跨步跳的起跳强劲有力。上板时起跳脚应用全脚掌踏板,躯干稍前倾;在迅速而强有力地蹬直起跳腿的同时,摆动腿屈着用力由后向前上方摆动,使大腿接近于与地面平行,动作向前的力量要大于向上的力量;起跳腿伸膝和踝要充分,不要过早地完成蹬直动作,否则会造成制动而改变合理的腾空高度;起跳时眼睛向前看,这有助于平衡。完成起跳后,成跨步姿势。然后以自然的跑步动作交换两腿的位置,将摆动腿引向后方,起跳腿屈膝由后向前上方抬起,作好落地准备。然后由髋关节发力,带动抬到水平位置的起跳腿的大腿迅速下压,小腿前伸,整条腿几乎成伸直的姿势向下向后作积极的“扒地”动作,用全脚掌在接近身体重心投影处着地。同时髋关节主动向前,身体继续前移,这对于减少制动,缩短支撑时间,保持水平速度和更有利于第2跳的起跳是非常重要的。跨步跳的起跳实际上是单足跳落地的继续。当身体重心向前移动超过支撑腿时,处在身体后方的摆动腿和双臂积极地大幅度地摆动配合。由于缓冲而弯屈的起跳腿迅速蹬直,起跳后成跨步姿势在空中滑行,起跳腿微屈,摆动腿则抬平,身体稍前倾,双臂协调地由前经侧向后摆动。腾空后段摆动腿迅速下压,象第1跳一样做积极的“扒地”动作,用全脚掌着地。这时上体应抬起,以便身体重心及时地前移。同第1跳一样,着地的脚不要过远,否则足跟容易挫伤,并且会造成过大的制动而损失水平速度。跳跃是三级跳远的之后1跳。运动员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一切能力来获得必要的起跳高度和远度。由于是用弱腿起跳,所以起跳时双臂和摆动腿的积极摆动具有特别意义。又由于经过两次跳跃,第3跳的速度已经大大下降,运动员很难做出复杂的走步式,所以这时多采用比较简单的挺身式或蹲踞式(图2)。

随着人们对现代三级跳远技术和训练的深入研究,三级跳远的水平提高得很快。特别是苏联主张的“高跳”和波兰主张的“平跳”的争论,更促进了对三级跳远的深入研究,加速了世界三级跳远水平的提高。

50年代,苏联逐步形成了3跳抛物线高、大腿高抬、双臂摆动、用积极的“ 扒地 ”动作着地等特点的跳法,并相应提出了一套发展跳跃专门能力的训练方法。因而苏联每年跳过16米的运动员是世界上最多的。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单足跳既高又远,占三级跳远总成绩的38%以上,而第3跳只占32%,甚至更少些。1958年以后,波兰什米德的跳法和3跳的节奏与苏联人的跳法截然不同。他助跑很快,3跳抛物线低,身体向前运动的速度快,两臂自然交换摆动,3跳的比例约为35%、30%、35%。与苏联的跳法相比,他的跳法低而平,所以称作“平跳”。苏联的跳法则被称为“高跳”。

自从1960年什米德打破苏联人保持的世界纪录以后,他的跳法引起了世界三级跳远界的注意,使人们对三级跳远实质的认识有了新的改变。此后,世界上就出现了到底是“平跳”先进、还是“高跳”先进的争论。近几年来,尽管两派仍然各自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但实际上已有了不少的妥协。例如,苏联杰出的三级跳远运动员萨涅耶夫比起老一代的О.费多谢耶夫等人已经大大降低了抛物线的高度,除了仍然保持着很强的专门跳跃能力外,对速度训练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形式上仍保持着苏联传统的特点,但 3跳的向前速度大大提高了,因而3跳的比例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单足跳约占37%,而第3跳的比例增至34.5%。同样,巴西的德奥利维拉创造世界纪录时 3跳的比例为33.5%、30.1%、36.4%。这是典型的“平跳”节奏结构。但从连续电影图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第2跳大腿抬得很高,采用双臂摆动,又具有“高跳”的特点。再如我国邹振先的技术,从外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大腿高抬、 双臂摆动、 用积极的“扒地”动作着地,是“高跳”的动作形式;但他充分发挥自己速度好、摆动振幅大的特点,跳的抛物线不高,向前的速度却很快。他的3跳比例为35%、30%、35%,应属于“平跳”节奏结构。

因此,重要的是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条件,尽可能发挥其特长,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步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技术风格。只要在训练中能很好地提高速度、力量和专门弹跳水平,跳出适合个人特点的节奏,就一定可以攀上新的高峰。

参考文章

简述跳远、三级跳远场地的规格田径

三级跳远的技术及教学特点?田径

试述跳远、三级跳远裁判工作田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静恒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三级跳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静恒;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885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