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因明入正理论疏

[拼音]:Yinming Ruzheng Lilun Shu

对印度佛教学者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一书的疏解。我国唐朝窥基著。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从印度游学回国后,在佛场讲经、译经,并于 647年译出《因明入正理论》。当时,其徒弟们学习因明的热情很高,纷纷为之注疏。在这种情况下,窥基对已有的各种著述抉择取舍,兼发己意,于666~667年作《因明入正理论疏》。但他在解释喻支过失处中止了。其后由徒弟慧沼补了一卷,从而续完此书。该书共 8卷,内容繁广、解释详尽,后人通称为《大疏》。

该书有序论三段,略述因明的源流及玄奘研习《因明入正理论》的情况,解释了《因明入正理论》书名和作者名之由来,评介了当时对“因明”这一概念的各种异说。正文第一部分对因明八门即真能立、似能立,真能破、似能破,真现量、似现量,真比量、似比量和二益即悟他和自悟作了概要的解释。第二部分则逐段逐句解释真似能立、真似二量和真似能破,并偏重于立破的阐释,对宗、因、喻33种过失的解释尤详,发挥尤尽。书中不仅为每一种过失举出了典型的例子,而且从多方面分析,以明确各种过失的特征及其可运用范围。作者在疏解过程中,不仅纠正了以往旧疏中的某些误解,也阐述了自己的新鲜见解。他在该书中认为,真能立是三支具足而一无过失;真能破有显过破和立量破之别;因区分为启发因和了解因两种;异喻的作用是“止滥”,等等。其中有些看法虽在旧疏中已见端倪,但《大疏》里的发挥独为详尽。

《因明入正理论疏》是有关因明注疏中影响较大的一部著作,它曾被慈恩宗(见我国佛教哲学)奉为圭臬,推崇备至,门人为之注疏者很多。中唐时期,该书传到日本,广为讲习,有关著述颇多。唐代以后,随慈恩宗衰落,该书亡佚。直到清末,杨仁山居士从日本将其刻本取回我国,并由金陵刻经处刻版印行。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阳舒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因明入正理论疏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阳舒;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871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