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我国近代外债

[拼音]:Zhongguo jindai waizhai

[外文]:external debts in modern China

指我国清 和民国时期历届 以及它们的地方 向外国商民或 举借的债款,包括外国在侵华战争或其他事件中向我国索赔而形成的债款。

太平天国革命期间,苏淞太道吴健彰(约1815~约1870)为 上海县城的起义军,于1853年向上海外商借款,是为我国第一笔外债。以后续有借款,均属小额短期债务。19世纪70年代起,外商银行开始承募中期的清 借款,并在国外发行债券,主要用关税担保。到1893年,共借外债约45笔,债额累计折合银元6426万元,其中92%的债权属于英国商行。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 无力偿付巨额对日赔款,俄法财团和英德财团乃竞争贷放,形成1895~1898年的三项巨额外债,即俄法借款、英德借款、英德续借款,共合4782万英镑。这些借款95%在伦敦和柏林转付给日本,并未进入我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索取了一笔空前巨额的赔款,并加计利息,成为总额达9.8亿余银两的庚子赔款借款。对该借款,我国自然没有分文收入,而属纯负债。这时,资本列强已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强了资本输出。为争夺我国铁路、矿山利权,英、法、德、美财团缔结对华铁路借款协定,并在1910年形成国际银行团,它们垄断了国际市场上我国债券的发行。1894~1911年清 共举借外债110余笔,累计债额合银元16.72亿元,而我国实收只合9.17亿元。这是因为,除庚子赔款借款等纯负债和借新还旧者外,债款实交要打折扣,有的仅实交83%。这时期的累计债额中,75.3%为政治、财政、军需借款,仅24.7%为铁路及实业借款。债权国中,英占29.8%,德奥占21.7%,法比占18.94%,俄占15.5%。债务担保除关税外,已扩至厘金和常关税。

后,民国时期的北洋 于1913年向五国银行团举借善后大借款2500万英镑,实交84%;并增加盐税为担保,我国财政收入遂尽为债权国所控制。此后,北洋 无时不在仰赖外债度日。1912~1927年十余年间全国竟举借外债467笔,累计债额折合银元13.37亿元,实收仅合9.76亿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侵华势力扩张。这时期的外债累计额中,日本已占40%,法比占23%,英占14.7%,以次为德、奥、美等。债额中仅23.1%为铁路及实业借款,余均为政治、财政、军需借款。

1927年 成立,初以发行国内公债为主,旋因债信破产,转而依靠外债,其中又以美国的棉麦借款为大宗。1928~1937年,举借的外债共合1.28亿美元,主要用于财政、军需。 中,为充实抗战力量,先有苏联的三次易货借款,以后有英国的三次借款和美国的四次借款,1937~1945年举借的外债共合11.45亿美元。在我国外债史上,只有这个时期的外债是有益于人民的。抗战胜利后, 举借的外债,大都以“美援”形式出现(美援中转作借款的部分),是 发动反人民内战之用的,总额近30亿美元。1947年10月,我国 宣告,对于这一时期 所借外债,我国人民概予否认。

各时期外债累计额如下表(外债原多用各种外币或银两计值,各期汇率变动很大,折合美元或银元只是约略之数):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良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我国近代外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良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868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