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叶绍钧(1894~1988)

[拼音]:Ye Shaojun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匋、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江苏省苏州人。1894年10月28日生。父亲为经管地主田租的账房。幼年进私塾,接受封建传统的文化教育。同时受到民间口头文学和我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熏陶。1907年进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对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平淡隽永的描写风格发生爱好。1911年中学毕业,因家贫无力升学,开始了10年乡镇小学教员的生活,广泛地接触了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小市民和劳动人民,对他们的秉性和生活状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生活素材。1914年起,在《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穷愁》、《终南捷径》等十余篇文言小说。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失败后的黑暗社会现实,表现出关心下层人民疾苦、注目时代变化的现实主义特色。在描写手法上受到西洋小说的影响,并显 善于组织故事、长于心理刻画的艺术才能。

1919年,叶绍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他与 、沈雁冰、 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到1925年,已出版了《隔膜》(1922)、《火灾》(1923)、《线下》(1925)等短篇小说集。他在初期的一些作品(如《一生》、《阿凤》、《苦菜》、《晓行》、《义儿》、《小铜匠》等)中,描写女人受侮辱被损害的痛苦,表现地租赋税对农民的沉重剥削,指出小学教育的窳败,呼吁尊重儿童个性和改革小学教育;大都从同情弱者、悲世悯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出发,紧扣人生现实,力图揭露社会肌体的多种沉疴,带有“问题小说”的倾向。与这些冷静地剖析社会人生问题的小说不同,他有时也从正面提出自己对人生的理想。《潜隐的爱》、《春游》、《小蚬的回家》等作品都表现了对人生抽象空幻的“爱”和“美”的追求。所以 说:“爱与自由的理想是他初期小说的两块基石。”(《 的短篇小说》)初期作品中写得最多也比较成功的还是他所熟悉的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饭》和《校长》,或写乡村小学教员的卑躬屈膝,或写知识分子理想与行动的不一致,都刻画了较为鲜明的性格。《潘先生在难中》通过一位小学校长在军阀混战中惊惶失色、苟且偷安的一幕喜剧,成功地剖析了一个在人生战场上永远高张着白旗的自私卑琐的灵魂。《隔膜》暴露小市民在温文尔雅的礼节中对于生活的令人颤栗的冷淡。《外国旗》勾画小市镇居民崇洋媚外的奴才相。稍后的《晨》和《遗腹子》,或鞭挞小市民对他人痛苦幸灾乐祸的心理,或批判重男轻女的顽固的封建道德观念。这些作品都集中了乡镇小市民习气和心理的种种特征,当作旧我国腐烂肌体上滋生出来的赘疣加以剔析,描摹了在污泥浊水中翻滚自得的小市民的众生相,表现出冷峻讽刺的艺术特色。

五卅运动中,叶绍钧与 等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此后又主编我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并同一些 党员和革命者交往,参加了一些革命的活动。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集《城中》(1926)、《未厌集》(1928)、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等都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在民间》摄下了大革命潮流中前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工农的历史影象。《抗争》描绘了知识分子集体斗争意识的觉醒和行动。在有意识地塑造新的人物形象的同时,叶绍钧逐渐走出身边琐事的藩篱,生活视野趋向开阔,并注意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夜》以“四·一二” 叛变为背景,描写了一位老母亲在女儿女婿被杀害之后,勇敢地承担起抚育烈士遗孤的责任,真切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觉醒与奋起。《某城纪事》在揭露土豪劣绅投机革命的阴谋行径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长篇小说《倪焕之》通过主人公十余年中对于“理想教育”、“理想爱情”、“理想革命”的不断追求和幻灭,描绘了从 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这一历史时期内我国社会的巨大变动,真实地再现了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随时代前进的思想历程和精神面貌。倪焕之执着不懈地求索人生真谛的性格,由信奉“教育救国”论,到钦仰工农斗争、投身革命洪流的思想发展线索,都写得脉络清晰。坚持改良主义道路的教育家蒋冰如,背负着“女性传统性格”的金佩璋,也刻画得真实可信。虽然小说后半部缺乏中心情节,描写粗疏平淡,仍不失为新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重要长篇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叶绍钧与鲁迅、茅盾等左翼作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积极投身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并不断扩大着反映现实的题材。写丰收成灾的《多收了三五斗》,揭露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剥削造成我国农民的深重苦难,表现了农民反抗意识的觉醒。《一篇宣言》在塑造一位正义凛然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时,鞭斥了 对外侮的不抵抗政策。《英文教授》批判了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阶级压迫深重和国难当头时消极遁世的软弱妥协的性格。收入《四三集》(1936)中的这些作品都以日臻圆熟的技巧,鉴照出 统治下的黑暗,颂扬了为维护民族尊严而挺身救国的人民,有着深刻的现实内容。自抗战以后,他的小说创作日趋减少,主要写作散文和文艺评论。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 文集》3卷,收集了作者1914年以来的绝大部分小说。

叶绍钧的小说创作代表着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的艺术成就。他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冷静真切的人生观察中摄取平凡具体的生活题材,运用严肃客观的笔触,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很少直接抒发自己的主观见解,而是向读者呈现客观生活的本身,在冷峭里隐含着热情和倾向。他善于细腻准确地刻画人物心理。既长于洞幽烛隐,在绘声绘影的平凡生活画面里,鉴照人物心灵震动的波纹;也能够取精用宏,在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中展现人物思想变化的脉络。他的小说结构浑凝而匀称,紧密而舒畅,讲究谋篇布局,注意章法,尤重结尾。语言朴实凝炼,明晰纯净,生动流畅,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因而形成了冷峻而朴实、严谨而自然、淡泊而隽永的艺术风格。

叶绍钧的主要散文集有《剑鞘》 (与俞平伯合著,1924)、《脚步集》(1931)、《未厌居习作》(1935)、《西川集》(1945)、《小记十篇》(1958)等数种。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散文》(甲集),选收了作者1949年以前的大部分散文。他的早期有些散文如《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莼菜》等,抒写了“五四”落潮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苦闷而又有所追求的心境。《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以愤怒犷放的基调,控诉了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的罪行,表达了炽热的爱国主义 。《与佩弦》在娓娓而谈中,为 认真笃诚的品格留下了历史的镜头。发表于《北斗》杂志创刊号的《牵牛花》,赞美回旋曲折、昂然向上的“生之力”,在咏物抒怀中给人以奋发的启示。写于1953年以后的《小记十篇》,以自己的耳闻目睹和真实具体的感受,颂扬了新我国的蓬勃生机。这些作品不论是抒情写世、状物记人、议事说理,一般都有着较为厚实的社会人生内容和脚踏实地的精神。艺术上则显示出清淡隽永的 和平朴纯净的语言风格。

叶绍钧还是我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早期童话集《稻草人》(1923)中大部分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画眉鸟》描绘了人世间贫富对立的图画。《稻草人》抒写了农民的困境。这些作品对不谙世事的儿童认识社会人生有着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在童心色彩中也融进了成人的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则较为显明地反映了作者以集体力量反抗 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其中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批判了凌驾大众之上的“英雄”,表明了与人民一起前进的人生态度;续安徒生童话而写的《皇帝的新衣》,在鞭挞统治者的暴虐时,表现了人民群众团结抗争的力量。收入《四三集》中的《鸟言兽语》和《火车头的经历》两篇,或暴露统治者 人民,或歌颂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都曲折地反映了 黑暗统治下严峻的政治现实。这些童话构思新颖,描写细腻逼真,在童心的想象中蕴涵着丰腴的现实内容。鲁迅曾经指出“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我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充分肯定了他对我国现代童话的开拓作用。解放后,我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选收作者解放前的部分童话,出版了《 童话选》(1956)、《〈稻草人〉和其他童话》(1979)。

叶绍钧从1923年起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起改任开明书店编辑,抗战胜利后成为开明书店负责人之一。其间曾兼任中学、大学教员。在长期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笔阵》、《国文杂志》、《我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其中不少人(如巴金、丁玲、 等)后来都成为知名作家。他还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 语文教育论集》,选收了作者1919年以来论述语文教育的主要文章。叶绍钧1939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出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长。1949年以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四届我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我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他还先后出任过中央人民 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历任第一、二、三届 代表、第五届 委员,我国人民 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我国 促进会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第六届政协副主任、我国 促进会主任。

参考书目

 商金林:《 年谱》(《新文学史料》),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1年1~4期,1982年第1期。

陈辽:《 评传》,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1981。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庭坤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叶绍钧(1894~1988)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庭坤;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8276.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