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guo gudai chengshi jingji
[外文]:urban economy in ancient China
指我国自先秦至明清的城市经济。
城市是城和附属于城的市的合称。我国古代城出现很早。据对山东章丘县城子崖、河南平凉台等古城的发掘和考证,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已开始营建城;古代有“夏作城”(《吕氏春秋·君守》)的传说。市是城内的交易场所,《管子·大匡》中有“工贾近市”;但城外也有市,《周礼·地官·遗人》有“五十里有市”之说,指定期集市之类。
先秦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中心,西周统治者率族众居城内,称国人,城外为郊,郊外为鄙或野。据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吕氏春秋·观世》),每国均有城市。不过西周的城市还很小,据称周制王城方九里,公国城方七里,侯伯城方五里,子男城方三里(《左传·隐公元年》孔颖达疏)。东周以后,列国兼并,大国的都城发展为较大的城市,据近 古发掘,春秋时齐国的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为两个互相衔接的城,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有11座城门,有比较规整的交通干线和排水系统,还有冶铁、炼铜、铸钱和骨器作坊,说明该城工商业已颇为发达。战国时,该城居民达七万户,苏秦称“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东周时,私人工商业者初步有所发展,城市也开始兼有工商中心的性质。
秦汉至唐秦汉领土扩展,人口迅增,城市也增多和扩大。汉建置103郡,1578个县,都有城市。长安(今陕西西安)、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等城市人口都在20万左右。工商业称盛者有洛阳、临淄、邯郸、宛(今河南南阳)、成都五大都市。长安为较大的消费城市,城内设有九个市,商人有市籍,只准在市内按业设肆交易,所谓“九市开场,货别隧分”(班固:《西京赋》)。东汉末年,江南也得到开发,人口增多,经济日益发展。自三国时期的吴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到梁武帝时已有28万户,全城人口估计超过百万,成为当时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唐代经济续有发展,城市日益增多。当时,除长安外,以扬州、益州为较大城市,人称“扬一,益二”。小城市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多。大运河的开通,也发展了一批城市。如徐州的府离县,元和四年(809)以其“为舳舻之会……防虞是资”,乃置宿州(《元和郡县图志·宿州》)。又唐中叶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41州的州治不少成为经济中心,逐渐发展成为较大的城市。这时工商业城市大体还是在政治、军事城市的基础上发展的。
宋至明清宋代国土虽蹙,商品经济却有较大发展,城市也发生较显著变化:
(1)突破坊市制,城内随处可设店肆,成为名实相符的城市。
(2)有些新兴城市的出现已不再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而以经济因素为主了。如泉州、汀州、温州、潮州、漳州等均因海外贸易发展而形成;苏州、真州(今江苏仪征)、建康(今江苏南京)、鄂州(今湖北武昌)、沙市、荆南(今湖北江陵)、潭州(今湖南长沙)等则由长江和其他内河贸易所形成。
明清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又有新的趋势。表现在:
(1)重点已不是原有大城市的扩大,而是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的繁荣。作为两代首都的北京,人口从未超过百万;原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口反而下降。而江南的应天(今江苏南京)、京口(今江苏镇江)、扬州、苏州因丝绸等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人口日增,至19世纪中叶都已有数十万人口,城市人口总数大体上占州府总人口的 1/7至 1/4。汉中的经济地位逐渐跻于长安,重庆的经济地位逐渐超过成都,也属于这种情况。临清原为县治,永乐间重修会通河后升为府,勃兴“为挽漕之喉,为萃货之腹,舟车络绎,商贾辐辏”(乾隆《临清县志》序)。沿河淮安、济宁、德州、天津,沿江芜湖、九江、忠州,以及赣州、吉安、衡阳、永州等城市的发展,都是如此。
(2)宋代以后,县以下的市镇兴起,到明清已形成市镇经济体系,成为大城市和农村集市之间的一级市场。其中如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实际已是工商业大城市了。
古代城市经济的局限宋代以后城市经济的发展虽已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所有这些城市仍属封建 的建制,皇朝派官管理,或驻军镇守;城市在政治上统治乡村,在经济上剥削乡村。城市人口一般也不是以工商业者为主。工商业者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这和西欧中世纪的那种作为乡村的对立物、与领主争夺自治权的工商业城市是不同的。在我国古代城市中,城市经济密切地结合在封建统治体系之中,没有形成有力的市民等级,从而造成商品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也延缓着城市经济中资本成份的萌芽和发展。同时,城市商业长期停留在独立于生产的前资本阶段,明清以来虽有包买、预买等支配小生产者的形式出现,但城乡的经济联系并不密切,广大农村仍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一直到外国资本入侵,我国还保存着封建城市经济的一切特征,它无力抵抗外国资本的入侵,反而使许多城市自身殖民地化。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代小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我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代小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