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山西琉璃

[拼音]:Shanxi liuli

[外文]:Shanxi colour-glaze

我国元、明时期山西地区烧制的低温铅釉陶器。山西琉璃源于汉代低温铅釉明器。出土物以汾河中下游地区较多,其中又以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尤为重要,出土的各类绿釉、褐釉俑多达 100余件。山西琉璃以建筑构件为主,多分布于晋中的太原、平遥、介休和晋南的阳城、晋城等地,已知元、明时期的实物主要有寺庙、照壁、香楼、塔、棺罩和狮子。其中寺庙包括的构件有屋脊、宝顶、龙吻、鸱尾和吻兽等。发现时代最早的为平遥县元延祐三年(1316)刻字的琉璃宝顶。山西地区遗存的琉璃建筑以明代最多,遗存物丰富的应属嘉靖年间的介休县城隍庙的四进院落,工程浩大,制作精良,是山西琉璃兴盛时代的代表。琉璃照壁遗存较多,有大同明代前期的三龙壁、五龙壁,平遥县太平寺正德五~八年(1510~1513)的九龙壁,以及阳城关帝庙万历六年(1578)的双龙戏珠照壁等。琉璃塔也具有山西特色,赵城广胜寺、阳城寿壁寺与襄陵灵光寺 3座明代琉璃塔均为八角形,以阳城者最精,其塔有12级,高达5丈(约16.67米)有余。清代山西琉璃塔较少,仅临汾大云寺有一座康熙五十七年(1718)琉璃塔,塔为四方形,6级,高1丈(约3.3米)有余。琉璃狮子为寺庙门前的饰件,多两座对称,列于庙门左右两侧,遗留物有刻有元至正十一年(1351)及明隆庆四年(1570)铭记的狮子。琉璃香炉为寺庙中的附属物,传世品有刻有元至正十一年与明嘉靖十九年(1540)铭记的香炉各1件,炉身浮雕莲花兽面纹。山西琉璃在建筑构件及附属物之上刻记文字较多,内容包括寺庙名称、县属、制作年月、匠人及琉璃待诏的姓名等,对研究了解山西地区琉璃的发展有极大帮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理群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山西琉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理群;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745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