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无主义

[拼音]:wu zhuyi

[外文]:anarchism

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潮,其基本观点是否定一切权威和任何形式的国家 ,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幻想不经过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建立一个没有国家的、完全平等和绝对自由的社会。这种思想以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为基础,反映在资本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破产的小资产者的情绪和愿望,对 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起了很大的阻碍和破坏作用。В.И.列宁说无 主义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它在否定政治的幌子下使工人阶级服从资产阶级政治。

发展过程

无 主义可追溯到18世纪。一般认为英国W.戈德温(1756~1836)是最早的无 主义理论家。他在1793年发表的《论政治正义及其对道德和幸福的影响》一书中认为,国家和私有财产是违反人类理性的,必须坚决消灭之,未来社会应该是没有国家和 统治的、实行财富公有和产品按需分配的各个小型公社的 体。这种思想对后来的无 主义者有很大影响。

无 主义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并出现一些流派。其创始人是法国P.-J.蒲鲁东。他在 1840年写的《什么是所有权》一书中首次使用今天被译成“无 ”或“无 状态”的“安那其” (Anarchy)这个词。他倡导互助主义,主张通过建立人民银行和根据契约原则在生产者之间实行产品的等价交换,以达到消除剥削和人人自由、平等的“无 状态”。这种改良主义方案的实质是企图永远保持小私有制。德国无 主义者M.施蒂纳(1806~1856)鼓吹的是利己主义。他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1845)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除了“我”以外,现实之中什么都不存在。因此他要求废除国家,同时认为只有“我”才是财产的所有者。他主张保持小私有制,不赞成互助主义,反对社会改良。

从19世纪60年代起,随着 主义进一步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宣扬利己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的无 主义理论日益 。俄国无 主义者М.А.巴枯宁提出集产主义思想,主张全部生产资料归各个生产者的集体所有,实行产品按劳分配。这种集体主义建立在自下而上的分散主义基础之上,其实质仍是个人主义。巴枯宁还提出通过 立即消灭国家的口号。他不仅是个理论家,还是一个实际活动家,建立了无 主义组织主义 同盟,在第一国际内部进行分裂活动,受到K. 、F.恩格斯的揭露和批判。巴枯宁以后最有影响的无 主义思想家是俄国П.А.克鲁泡特金。他从人的互助本性出发,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无 理论体系,提出无 主义思想,从而在无 主义运动中肇始了一个新的流派。19世纪末,在无 主义的基础上出现无 工团主义,反对政治斗争,反对工人阶级 *党的领导作用,认为工团是工人阶级的较高组织形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包括克鲁泡特金在内的不少无 主义者成为沙文主义者。此后,无 主义运动日趋衰微,只在欧洲一些拉丁语系国家(特别是西班牙)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还保持着一定影响。

在我国的影响

20世纪初,无 主义思想从欧洲和日本传入我国。1907年在巴黎和东京的一些我国留学生,分别创办宣传无 主义的刊物。我国早期最有影响的无 主义者是刘师复。1912年他在广州组织无 主义团体晦呜学舍,出版刊物《晦呜录》(后改为《民声》)。1914年又在上海创建无 主义同志社,着重宣传克鲁泡特金的思想。 前后,无 主义思想曾进一步传播。我国无 主义的特点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行动纲领,而是以传播和宣传国外无 主义代表人物的思想为自己活动的主要内容。在 主义出现以前,无 主义思想在我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中曾经起过一些积极作用。后来,无 主义者内部发生分化。一部分人走上革命道路,另一部分人堕落到 、反革命的营垒之中。在20世纪20~40年代,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仍继续宣传无 主义思想,但没有多大影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华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无主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华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726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