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美国教育

[拼音]:meiguo jiaoyu

[外文]: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国教育主要包括殖民地时期教育(15世纪末~1776年前)、建国至南北战争以前时期教育(1776~1861)、平民学校运动、公立中学的发展、技术与公立高等教育的兴办、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教育(1861~1945)、中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的变革、认可协会、进步教育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 (1945年以后)、废除种族隔离的教育政策、课程改革、教育行政、现行学制、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共十七个方面的简单介绍。

美国教育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殖民地时期、建国至南北战争以前时期、南北战争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期等几个阶段。

殖民地时期教育(15世纪末~1776年前)

美国位于北美洲,原是印第安人的家乡。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开始向北美洲进行殖民侵略和移民。移民大都是为摆脱封建暴政、宗教压迫和贫困而从欧洲各国逃去的劳动者。许多贫苦移民成为殖民者的契约奴。此外,还有被贩卖去的黑人奴隶。17~18世纪前半期,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由于13个殖民地的移民来自不同国家,所以他们各自按照本国惯例兴学,办法极不统一。但各种学校的教育基本上是以宗教为基础,以《圣经》作为阅读课本,强调以《圣经》 作为道德行为的根据。

北部殖民地(马萨诸塞、罗得岛、新罕布什尔、康涅狄格)合称新英格兰,工商业发达,居民大都是清 。他们认为每个 徒都必须能阅读《圣经》,懂得教义,了解上帝的意旨,所以重视办初等学校,由殖民地当局主办教育。马萨诸塞首先于1642年通过法律,规定家长有义务使儿童学习宗教信条和一些重要法律,但尚未规定开办学校。1647年马萨诸塞地方议会通过法律,规定满50户的镇要聘请一个小学教师,有 100户以上的乡,要办拉丁语法学校。中部殖民地(宾夕法尼亚、纽约、新泽西、特拉华)以畜牧业和谷物生产为主,移民来自欧洲大陆各国,隶属 教不同宗派,各宗派分别设校,由教会负责教育。南部殖民地(弗吉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以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为主。贵族地主请家庭教师在家里教育子女,完成初等教育后送到英国就学。为贫穷白人的儿童办了免费的学校,称“穷人学校”。奴隶的儿童不得受学校教育。

殖民地时期的学校基本上是照欧洲的原样移植来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初等教育方面有主妇学校和镇学。主妇学校在大多数殖民地都有,是由一个稍能读写的家务女人向家长收一点费,聚集少数年幼的儿童在她的家里(通常在厨房)教学,故亦称“厨学”。教的是字母、计算、 祈祷和教义问答, 并选读《圣经》的一些句子。镇学以新英格兰为最普遍。它的课程是阅读、书写、宗教。广泛用作儿童读本的是《新英格兰启蒙读本》。中等教育方面有拉丁文法学校和文实学校。美国第一所拉丁文法学校是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办于1635年,是为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弟升入学院作准备的。男孩 7岁入学,直到能通过学院入学考试为止,通常学习 7年。课程是古典的,学生要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学习宗教教义。由于拉丁文法学校培养的学生缺乏谋生的技能,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B.富兰克林于1749年提出了《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倡议建立面向实际的新型中等学校,即文实中学;建议修习科学,学习历史、数学以及采用本族语进行教学等。在富兰克林倡议下,1751年开办了费城学校。这是一所文实学校,它的课程有:算术、会计、英文文法、簿记、公共演讲、书法、绘图、航海、 科学、测量。这种学校适应当时商业发展需要,很快就取代拉丁文法学校成为美国主要的中等学校。但它基本上是私立收费的,因而入学人数有限。高等教育方面,第一所高等学府是哈佛学院,成立于1636年,以培养牧师为主。到1769年,殖民地共创办了 9所这样的学院。其课程均是古典的。只有极少数的富家子弟才能进入学院学习。

建国至南北战争以前时期教育(1776~1861)

1775年,殖民地人民掀起独立战争,1776年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1787年通过《美利坚合众国 》,建立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国。建国初期,美国 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与巩固新 联系起来,要求教育为适应政治、经济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任总统G.华盛顿说:“要把筹办普遍传播知识的学校当作头等重要的目标。”第三任总统、资产阶级 主义者T.杰弗逊说:“我们的自由如不掌握在人民的手中,而且在有一定教育的人民的手中,是永远不会有保障的,我看这是一条公理。”杰弗逊在任弗吉尼亚州州长时,拟定的弗吉尼亚教育规划,为美国公立教育奠定了基础。在建国初期,在许多州的 中,也都有兴办学校,鼓励学习实用知识的具体规定。同时,联邦颁布的《1785年土地法令》和《1787年西北土地法令》,对办学校也起了促进作用。这些法令支持拨公共土地用于办教育,规定将乡划分成36个地段,其中“第16地段”用于办学校。

1787年通过的《美利坚合众国 》,虽然未对教育作任何规定;但是以后两次对 第十条的修正案都涉及到教育。第一次修正案规定美国国会不制定设立国教或禁止信仰自由的法律。这被美国较高 解释为教会与国家分离,成为美国世俗公立教育的法律根据。此外,第十条修正案规定举办教育事业的权力属于州,确立了地方分权的原则。这是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

由于教育行政管理权力属于各州,公立教育发展之后,建立了州的集中管理。州的教育政策和实施,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实现。州议会制定本州的各种教育法规。州设立由选举或指派产生的州教育委员会,负责提出州的教育政策。1837年马萨诸塞州最先设立了州教育委员会。州的教育行政机构是州教育厅,由厅长负责,贯彻执行联邦及本州的法律和政策。州高级 负责对教育诉讼案作裁决。学区是美国直接负责办理中小学教育的行政区划。学区与行政区(如县、乡)不一定一致,大小也极其悬殊。学区也设教育委员会,成员由选举或指派产生。

平民学校运动

19世纪初,美国开始了领土的扩张,19世纪中期其领土已拓至太平洋岸。新的移民涌入,人口成倍增加。1812年,第二次对英战争取得胜利,使美国经济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同时进行了工业革命,使资本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工业的发展,使普及初等教育成为重要问题。从19世纪20年代起,工人阶级就为设立公立免费学校进行了斗争,资产阶级中一部分人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支持创办公立学校。这一时期,许多州制定法律,让地方征税举办平民学校。于是出现了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平民学校运动”。这是美国的国民教育运动,普及初等教育运动。从1852年,马萨诸塞州第一个颁布《义务上学法》到1918年密西西比州之后一个颁布义务教育法,普及义务教育前后历时60多年。美国的平民学校是仿效普鲁士的 8年制国民学校建立的,它成为美国学制的组成部分。马萨诸塞州教育委员会第一任秘书,霍瑞斯·曼对开展平民学校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培训合格的师资,成为迫切的问题。早期的文实学校虽然也负担一些培养教师的任务,但这时已不能满足需要。霍瑞斯·曼于1839年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市开办了美国第一所州立师范学校。它引起了各州的注意,开始认真考虑学校教师的训练工作,一时师范学校在各州纷纷出现。师资训练计划,起初期限很短,只有1年,后来逐渐延长到2年、3年,甚至 4年。主要学习了“3R”(读、写、算)以及普通教育和教育管理。

公立中学的发展

由于美国资本工业的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为了适应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 并迫于工人运动的压力,把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当时的文实学校是私立的、收学费的,而且课程愈来愈偏重于古典, 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于是出现了新的中等教育机构──中学。 它是由 征收税款开办的。第一所公立中学是 1821年办的波士顿英文古典学校。学校的任务是教授实用学科,让学生直接“为生活作准备”,而不是“为升入学院作准备”。公立中学遭到了教会和已有的文实学校的强烈反对。1874年,密歇根州高级 在卡拉马祖案判决中确认,卡拉马祖市征税办公立中学是合乎 的,使该市征税办中学有了合法的根据。这个判决为美国各地开了先例,公立中学迅速发展起来。中学是平民学校(小学)的向上延伸,它构成美国学制中的第二层,此后美国开始走上普及中等教育的道路。

技术与公立高等教育的兴办

美国从殖民地时期起陆续开办的学院都是私立的,属于不同的教派;课程是古典的、文科的。到19世纪中叶,美国高等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1)注重实用技术训练和专业教育。1802年开办的美国西点军校,1824年创办的伦塞勒工业学校,1861年创办的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就是这种趋势的反映。与此同时,哈佛及耶鲁等学院也增设科学训练的系科,其他院校也纷纷仿效。

(2)兴办公立高等教育。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摩雷尔拨地法》,对此起了较大的推进作用。根据该法,各州凡有国会议员 1人,联邦 就拨给州 3万英亩公有土地,作为创办实施“自由与实用教育” 的学院的经费。 所以这种学院在美国教育史上称“拨地学院”,当时开办了68所。这种学院开设的课程一般有农业、工程、机械技术等。因而从性质上说是“农业和机械”学院。它着重开展农业科学教育,对美国农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教育(1861~1945)

1861~1865年,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为资本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至19世纪末,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这一时期,美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是美国教育的“扩充时期”。

中等教育的改革

19世纪新兴的“中学”本来强调“为生活作准备”,但也不能不为升学作准备。结果课程逐渐增多,修业年限延长为4年,形成了“8.4制”。于是,中学教育的目的问题,它与学院的关系或者衔接问题,亟待解决。为此,1893年美国全国教育理事会组织的“十人委员会”,研究了中学学科开设的问题。1895年该理事会指派的“十五人委员会”,建议缩短小学年限,因而形成了“ 6·3·3制”学制。1918年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中等教育七大原则”,即:健康,掌握根本方法(读、写、算技能),职业效率,好的家庭成员,公民资格,会用休闲时间,道德性格。这对美国中等教育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大学的变革

美国的学院长期被看作只有欧洲中学的水平。美国人为改进高等教育,竭力仿效德国,于1876年创办了研究生院水平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这所大学被视为是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大学。许多老的文学院,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一些较强的公立院校,如密歇根、威斯康星、加利福尼亚也都随之改成了大学。这种新型的大学采取了特殊的高等教育结构,即在注重普通教育的英国式学院之上,设立了重在研究的德国式研究生院。各种专业学校并入大学之内,设置哲学博士学位。这些措施促进了美国科学和学术的独立发展,提高了美国科学和学术的水平。19世纪末,美国一些大学领导人讨论重新划分高等与中等教育的分界线问题,也就是本科的性质的问题。讨论结果认为,这条线应在4年制学院的第二年与第三年之间,主张把学院划分成“初级”和“高级”两部分。初级部分可以单独设校。于是出现了初级学院。这使美国高等教育有了多层次的特点。

认可协会

随着学校和学院的增多,美国教育家越来越关注维持和提高学业标准,以保证各级学校教育的质量。因此,自愿成立了区域性认可协会,协会根据教育目标、学校的课程、图书和设备、师生比例、学校组织及行政组织等项条件,调查评定区域内的中等学校和学院。如果认为合格,即对被评学校予以认可。对不符合条件的学校和学院,要求在规定限期内达到合格的标准。最早的认可协会是1884年成立的新英格兰学院及预备学校协会。到1924年美国全国共设有 6个区域性的认可协会。这种协会对美国中等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质量起着调节和促进作用,并解决这两级学校的衔接问题。因为学校须取得认可,所以美国各州都要求教师领有执照或证书。每州教育厅也规定了辖区内教师培养计划的标准。培养中的教师要修完规定课程,考试及格,方可得到州里发给的教师证书。在地方分权的情况下,通过区域性或全国性协会进行调节,协调行动,是美国教育的又一特点。

进步教育运动

19世纪后期,美国教育因受了J.-J.卢梭、J.H.裴斯泰洛齐、F.W.A.福禄贝尔等人思想的影响,开展了革新。如F.W.帕克在昆西的革新,J.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的实验,以及加里制,温内特卡制,道尔顿制等等的出现。这种教育革新很快在美国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并于1919年成立了进步教育协会。杜威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进步主义者批判传统的学校,提倡教师要尊重儿童,强调学校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经验为中心,用新的生活学习教学法取代 学习。到20世纪30年代,进步教育协会陷于分裂。

进步主义教育受到要素主义者(见要素主义教育)的坚决反对。教育家W.C.巴格莱等人于 1938 年成立了“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要素主义者强调基础知识训练,认为进步主义者过分迎合儿童的兴趣,忽视了教师的主动性、学习的系统性和顺序性,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而且对美国的“ ”起了削弱作用。这两派的争论成为美国教育上的一个重大争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1945年以后)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巩固了它在资本世界的领先地位,经济、军事力量大为膨胀,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迫于战后国际和国内变化的形势,教育又进行了种种改革。同时,现代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引起了教育的组织、方式、方法的改变。

废除种族隔离的教育政策

美国宣称其国民教育制度是“ ”的制度,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但是美国贫富悬殊,不同阶级的子弟在教育上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尤其是长期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政策,黑人处于毫无权利的地位。南北战争后,虽然黑人获得了公民权,取得了受教育的权利,但黑人仍然遭受种族压迫和剥削。1896年,美国较高 在普莱西对 一案的判决中,确定“隔离但平等原则”,迫使黑人儿童只能上单独的学校。虽然宣称黑人学校的教育计划与白人儿童学校是平等的,但实际上黑人学校经费少,学校简陋,教育质量低劣。自 20世纪 50年代中叶起,美国黑人连续发动大规模的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群众斗争。在黑人运动高涨的情况下,1954年联邦较高 判决种族歧视原则是违反 的,撤销“隔离但平等原则”。这样,许多州就要求公立学校实现种族合一,废除种族隔离学校。《1964年民权法》规定,对保持种族隔离学校的任何学区和州立即停发联邦经费。同时,采取一些措施,对家庭贫困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改进美国公立小学和中学,重点也是摆在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教育上,以便使黑人和劳动人民子女的教育逐渐有所改善,但实际上美国种族偏见、贫富悬殊仍严重地存在着,不可能使教育达到真正的平等。

课程改革

40年代和50年代初,美国舆论批评进步主义教育,要求更加注重智育。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后,联邦 认为美国教育与苏联教育的差距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有必要对教育进行干预,并给予援助。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拨出巨款,用于改革数学、科学、外语等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和资助。50年代末进行的课程改革,出现了“新数学”、“新科学”、“新社会学科”,强调提高学业程度和加强智力训练, 以培养科技人材, 增强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竞争的能力。这样,要素主义教育主张得势。这一派强调课程要深一些、难一些,要求提高学业标准,严格考试,拔尖培养。这派的代表人物是J.B.科南特。到60年代末,美国社会的重大问题有了变化,随之出现了一批对美国学校教育进行批评的“ 浪漫主义的批评家”。他们从关切儿童和青年的福利出发,批评课程是枯燥无味的,压抑的,漠不关心青少年实际生活的。他们以“切合需要”为口号,要求课程要以学习者、社会现实、人类价值为基础。因此,70年代进步主义教育主张又逐渐受到重视。

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上的新的重大措施是成立教育部。美国建国 200年中,没有设立一个中央教育行政机构。联邦 只有一个教育总署,曾先后隶属内务部、联邦安全署,1953年改为隶属于卫生、教育和福利部。总署的职责仅为搜集和分发教育统计和情况的资料,不行使任何行 力。1966年该部增设分管教育事务的副部长,总署改组扩充,下设6个处,分管初等中等教育、成人及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贫困儿童教育、 教育研究、教育人员。而后联邦 便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诸如:联邦根据国会立法给予教育事业以财政支持;联邦较高 关于教育诉讼的判决;教育总署提供服务;联邦安排的教育项目等。但它直接从行政上进行干预,仍是不多的。1979年,美国经过长期酝酿,成立了联邦内阁级的教育部,负责统一处理联邦教育政策和经费。教育行政管理出现了集中的趋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 拨出大笔经费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都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开始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成立了国家教育研究所,隶属于卫生、教育和福利部。教育部成立后,新的教育部组织法规定,该部的宗旨是“通过联邦资助的研究、评价、交流情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用途”。教育部成立了教育研究和改进办公室,由一个部长助理主管。办公室的业务重点是:

(1)提高基本技能的教与学的质量,包括适应不断改变并更加复杂化的经济和社会所需的技能。

(2)提高科学及数学的教与学的质量。

(3)对更好地采用任人选择的教育途径,更有效地使用技术及电讯设施的途径,进行示范。

(4)鼓励学校和学院采取适应地方需要的机构改革,并给予物质奖励。

(5)通过语言学科,人文学科,多文化学科,提高涉及多种文化事务的教与学的质量。

现行学制

美国的学校教育分为连续的四级: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这个学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和确立下来之后,迄今还没有什么变动。

学前教育

招收3~5岁的儿童,分保育学校和幼儿园两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增多。1979年适龄儿童入学前的教育机构达51.1%。在教育措施上,保育学校主要是养育。在幼儿园阶段,认识活动份量增多,并为进入小学作些预备。有的把它与小学低年级合成一个单位。

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小学和中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年限9~12年,各州不一。有两种学制,即“8·4 制”和“6·3·3制”。美国小学为6年或8年。6年的分成低、中两级。8年的分成低、中、高三级。小学课程有:语文、数学、社会、自然、外语、美术与应用艺术,卫生与体育。中学为 4年或6年,6年又分为初中高中两级的和 6年一贯制的两种。中学课程有:英语、社会学科(包括历史、地理、公民和经济等)、科学、数学、外语、人文学科(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和哲学等)、体育与卫生、家政、工艺等等。美国的中学多半是综合中学,它的课程是分化的,除开设规定的必修学科外,还设有为准备升学的学术课程,以及为就业或受中等及专门训练的职业课程,以便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史密斯-休斯法案》,规定了联邦资助中等职业教育计划,资助培养这种师资,这一措施推动了综合中学的发展。此外,也有少数“专门的中学”,如艺术的,职业技术的。60年代后期,出现4年制的“中间学校”,由五、六、七、八这4个年级组成。因此,有了“ 4·4·4制”。这一改组是为适应从儿童到青年期前期这个过渡期间(少年期)的需要。然而这种新学校与初级中学并无大的区别。

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教育出现这样几个新情况。

(1)与50、60年代注重“成绩优异”相反,又转而注重“切合需要”。要求课程应更切合儿童和青年的生活,教育要联系实际。如,在社会学科中,学生可以学村子里的实际问题;在数学中,他们可以看到数学与他们在学校商店和家中碰到的问题的关系。

(2)注重教育与“劳动世界”的关系,要求儿童了解劳动的作用和价值,了解广泛谋生的机会,企图更好地解决中学毕业后的出路问题。

(3)注重“多种文化教育”。美国是一个多人种、多民族的国家,是一个有多种多样文化的社会。过去一直持“熔炉说”,认为应给每个美国人一种统一的新文化、新生活方式,进行“美国化”教育,而抹煞“少数集团”的多样的文化,认为它们是“非美的”。现在则强调各种文化对于美国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4)由于“学术能力倾向测验”成绩下降,而提出了“回到基础学科去”,即强调读、写、算的基本技能。

高等教育

它的特点是灵活多样。把美国的“高等院校”分类是很难的,大致是:

(1)2年制初级或社区学院、技术专科学校,毕业时授予副学士学位。这类学校大半是职业技术性质的,结业性的,但也可以转入 4年制学院的三年级。

(2)4年制学院,毕业时授予学士学位,着重开展本科生教育,但有些也开展研究生教育。这种学院大半是“文科的”。

(3)大学,美国大学是若干种学校的 体,通常包括本科生学院,专业学校,研究生院。研究生院毕业时授予硕士和博士两种学位,称高级学位。高级学位典型的是哲学博士,还有专业学位,如医学博士。美国高等院校的职能有3项:教学,研究,服务。 科学研究集中于一些较好的特别是 20多所著名的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防的需要,科技的竞争,美国一些大学过多地注重科学研究,成了“研究大学”,忽视了教学,尤其是本科生的教学。这一问题现已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教育发达的国家,关键是因为有一个庞大的公立教育系统。1977—1978年度,美国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现在美国已经普及了中等教育。1978年秋季,中学年龄组(14~17岁)青少年入学率达94%,巩固率(入学后能读到毕业的)达到75%。同年中小学的师生比例为 1:19.7。高等教育已发展到美国人说的普及阶段。1978年秋季,大学年龄组(18~24岁)青年上高等院校的达到30%。1980年,25岁以上的人的学历(平均受教育年数)为12.5年,25~29岁的人的学历为12.9年。

参考书目

R.Freeman Butts & Lawrence A. Cremin,A History of Educɑtion in Americɑn Culture,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53.

Richard Winn et al, Americɑn Educɑtion,8ed. McGraw-Hill,1977.

滕大春:《今日美国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剑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美国教育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剑;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590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