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敦煌汉简

[拼音]:Dunhuang Hanjian

甘肃省敦煌县汉代敦煌郡烽燧遗址和玉门市、酒泉县汉代酒泉郡烽燧遗址中发现的简牍,统称为敦煌汉简。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桓帝时期,其中东汉光武帝后期和明帝、章帝时期的简较多。敦煌汉简是近代最早发现的汉代木简,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

敦煌汉简的发现

共发现6批。第1批是英国的A.斯坦因1907年在敦煌县西北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的 705枚。第 2批是斯坦因1913~1915年在敦煌县西北和酒泉县西北发现的168枚,其中105枚出土于酒泉,应是汉代酒泉郡烽燧的简牍。第 3批是夏鼐1944年在敦煌小方盘城等3处遗址中发掘的48枚。第 4批是1979年8月在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的91枚,属汉代酒泉郡北部都尉的简牍。第 5批是1979年甘肃省博物馆在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中发掘的1217枚。第6批是1981年3月在敦煌酥油土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的76枚。6次总计发现汉简2190枚,除马圈湾汉简只发表了少数简的释文和图版外,其他 5批都已发表。第1、第2批敦煌汉简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第3批现藏台湾省,其余3批均藏甘肃省博物馆等有关单位。

敦煌汉简的内容

大部分是汉代敦煌郡玉门都尉和中部都尉及其下属各烽燧的文书档案,有一小部分是属于宜禾都尉的。最早的纪年简是西汉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的。简的内容主要与屯戍有关,如戍卒名籍、戍卒廪食簿、记录戍卒日常工作的“戍卒作簿”、记录士兵装备和兵器的“守御器簿”、出入关卡的登记簿“出入关致籍”等。有诏书律令的抄件,如“击匈奴降者赏令”中规定,有能降匈奴“众八千以上,封列侯邑二千石,赐黄金五百”,有能降匈奴“五百骑以上,赐爵少上造,黄金五十斤,食邑百户”。有邮书封检和书信。除屯戍文书档案外,还有《苍颉篇》和《急就篇》的断简;也有许多历谱,其中元康三年(前63)历谱和永光五年(前39)历谱保存较好;另外还有治病的医方和治马伤水的兽医方等。

属于酒泉郡的汉简,包括酒泉郡西部都尉、北部都尉和东部都尉的简,最早的纪年是西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的。屯戍文书多为零篇断简。字数比较多的是在玉门花海烽燧遗址出土的一件木觚,上面抄有皇帝的遗诏133字,有人认为是汉武帝的遗诏。

敦煌汉简的研究

第1批敦煌汉简出土后,E.E.沙畹(1865~1918)于1913年发表了释文和图版;第2批敦煌汉简则迟至1953年才全部发表。1914年罗振玉和王国维出版《流沙坠简》,其中收录1907年敦煌新出汉简588 枚,详加考释,奠定了汉简研究的基础。王国维在敦煌汉简研究中的某些论点和方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对居延汉简的研究。他十分注意把汉简的内容与敦煌汉代烽燧遗址的情况联系起来,力图恢复汉代烽燧的排列和组织。由于敦煌汉简的发现,引起了玉门关关址位置问题的讨论,这个讨论继续了半个世纪,至今仍未得出公认的结论,尚有待于考古发现的证实。

参考书目

王国维、罗振玉:《流沙坠简》,1934。

夏鼐:新获之敦煌汉简,《考古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1。

甘肃省博物馆等: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10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乔弈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敦煌汉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乔弈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379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