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iyan koujue
流传于戏曲界的有关艺术经验的谚语和口诀。其特点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语句工整,有韵有节,易于记忆传诵。不少古代戏曲论著都辑录有广为流传的谚诀,如《曲律》《曲律》 )中的“三绝”、“ 可”、“两不辨”;《度曲须知》中的“出字总诀”,“收音总诀”;《梨园原》中的“曲白六要”、“身段八要”等;但更多的是在戏曲艺人中口头流传。我国成立后,很多戏曲工作者对艺谚口诀进行了搜集和注释。按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勤学苦练。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要练好,一年三百六十个早”、“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等,强调练功要持之以恒;“艺多不压身”,是鼓励多学多练,广撷博采。
(2)授徒传艺。如“老师开错了蒙,如同放火烧身”,要求对学生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打好基础;“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提倡学艺贵有创造,防止机械摹仿;“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则是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技术诀窍。为掌握和区别尖团音,使咬字准确、清晰,编成“酒就秦椒酱,靴小挤脚尖”的尖音十字诀,以便于背诵;为辨别和正确运用四声,则有“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道远,入声短促急收藏”的口诀,以便于记忆。又如“吐字不清,犹如钝刀杀人”、“噙字如噙兔,每字圆如珠”,形象地说明了吐字清楚的重要性;“慢板不坠,快板不慌”、“散板要准,慢板要紧,快板要稳”,生动地说明了掌握演唱节奏的要点。再如翻筋斗时,要“上去一个蛋,下来一条线”;使用刀枪把子时,“刀使一面刃,剑用两面锋,枪扎一条线,棒打一大片”,既说明了技术要求,又概括了动作要领。
(4)动作要领。如“白脸要狠、仰、晃,书生要呆、戚、酸,武旦要漂、率、脆,小丑要矮、谐、幽,正旦要肃、婉、静,老生要庄、方、刚”;拉山膀的工架,“花脸要撑,旦脚要松,武生取当中”等,是概括不同行当的动作特征;“欲扬先抑,欲高先低,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有收必有放,有放必有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等,是说明身段动作的运动规律。
(5)塑造人物的要求。如“装龙象龙,装虎象虎”、“要一人千面,不要千人一面”,反对“三张脸──鬼脸、整脸、一副脸”,都包含着创造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形象的见解。
(6)总结戏曲的某些美学要求。如“戏不离技,技不离戏”,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全台一棵菜”、“一台无二戏”、“配戏不配人”,要求演出的完整性;“熟戏生唱”,“熟戏三分生”,要求保持舞台创造的新鲜感;“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千斤话白四两唱”、“丑戏多锣鼓,馊戏多身段”等,是对综合艺术中各种艺术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独特见解。传统艺谚口诀中也杂有消极、落后的因素。现在对传统的艺谚口诀仍在继续发掘、搜集,并开始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和注释。已有《川剧艺诀释义》出版。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艺谚口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