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渎山大玉海

[拼音]:Dushan Dayuhai

我国元代玉器。又名玉瓮、玉钵。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口径1.35~1.82米,较大周围4.93米,约重3500公斤。玉料为青灰夹生黑斑色,产地待考。

玉海外壁雕饰隐起的汹涌波涛和游弋沉浮的龙、马、猿、鹿、犀、螺等不同动物和海兽,于至元二年(1265)完工,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置元大都(今北京市)太液池(今北海)中的琼华岛(今白塔)广寒殿(殿毁于明代后期),明末移至紫禁城西华门外真武庙(明名御用监,后改名石钵寺),至清乾隆十年(1745)弘历命以千金易得,于4年后迁于今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的承光殿前,下配石座,并建亭保护至今。

渎山大玉海,在清代先后于乾隆十一、十三、十四、十八年4次对其加工剔刻,纹饰细部略有改动。膛内镌刻有弘历皇帝于乾隆十、十四、三十八年“御制”诗词及自序和自注,概述了玉海的递传情况。另外,明清两代的文人学士在其著述中也对其多有著录。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旭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渎山大玉海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旭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3665.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