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ng Tianqi Hongyi Tiechong
[外文]:Dutch Iron Cannons of the Tianqi Reign,Ming Dynasty
我国明代天启二年(1622)购自澳门的西洋前装式大铁炮。因炮铭“红夷铁铳”而得名,是我国最早引入的红夷炮。共有 2门,原放置在北京旧城垣上,现藏我国历史博物馆。
“红夷”是明人对荷兰人的称呼,后将荷兰及其他西方国家的一种大型舰炮统称为“红夷炮”,或称“西洋炮”。天启元年(1621),因明与后金的战争日见激烈,明廷派员到广东澳门求购西洋大炮。天启二年,两广总督胡应台共购募22门红夷炮解京,此即其中之二。炮为铁铸,口径12.5厘米,全长 3米。炮身前细后丰,管壁较厚, 能承受较大膛压。炮身带有准星、照门,中部有炮耳,可架设在炮车上调整射击角度和射击范围。尾部收敛有球形突起。炮身铸有盾形徽章和后加的刻款:“天启二年总督两广军门胡 题解红夷铁铳二十二门第六门”,“第十四门”。徽章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炮徽,所以这批红夷炮应是英国铸造,年代在1600~1620年之间。红夷炮身管长,口径大,能容纳较多的 ,因此装弹多,射程远。装弹时先装填散弹,再在炮口堵一与口径吻合的圆形主弹,主弹对准主要目标,起攻坚作用,散弹则加强对周围目标的杀伤力,是当时威力较大的火炮。所以红夷炮一传入我国,即受明廷重视,数年之内便仿制千余门,成为明清之际最主要的重型火器,广泛用于 、攻守城战和海战。在红夷炮输入我国的同时,西方传教士将先进的火炮制造理论也传入我国,使火炮制造有了较科学的理论依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伟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明天启红夷铁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伟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