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朴趾源

[拼音]:Piao Zhiyuan

[外文]:Bay-Jiwen (1737~1805)

李朝哲学家,实学派北学论代表人物之一。字仲美,号燕岩, 汉城人。出身两班即士族地主阶级。年轻时不应科举,到中年为实现其“富国裕民”的抱负才出任官史,曾任缮工监监役、汉城府判官、安义县监、沔川郡守等官职。因遭保守派的迫害,晚年退隐。朴趾源博学多才,写了大量论著和作品,大部佚失,只存《燕岩集》 6册。主要哲学著作有《鹄汀笔谈》、《答任享五论原道书》、《楚亭集序》等。

朴趾源从实事求是的立场和利用厚生的原则出发,反对朱子学的“空理空谈”和“浮文虚礼”,强调实用之学,提出进步的田制改革思想和发展农业的各种方案,主张废除封建身份等级制,加强同外国的贸易,向西方和我国学习先进技术,振兴封建国家。朴趾源基于当时对自然科学的了解,在哲学上持唯物主义观点。他承认宇宙的无限性和客观实在性,认为天地万物有同一始源并按照客观规律而运动变化。他指出:“万物之生,何莫非气也”;“阴阳相荡,理在气中”;天下万物,“微尘之积”;“天地虽久,不断生生。”提出了具体物质“形虽毁矣,质犹存焉”的类似物质不灭的思想。他揭露了天主教、佛教的“诳诱愚民”的本质,认为它们都是“一无义理妖邪悖说”,有力驳斥了上帝创世说。在他看来,永恒运动着的客观世界是按照客观规律运动变化的。他力图用“久则思变、旧则思新、穷则思通”的辩证法则描绘事物发展的规律,并认为“阴阳相荡”是事物发展的动因。但他又认为事物的变化是没有质变的周期性循环。他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为感觉的源泉是物质,感性认识是物质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但他把心作为思维的器官,表现出朴素性和幼稚性。他虽然重视理论对生产、生活的应用,却把理论的来源归结为读书或实学研究。

在伦理道德观上,朴趾源深刻揭露士大夫的 伪善的道德,痛斥他们是“仁义的巨盗”、“天下的大贼”,热情赞颂劳动人民勤劳、忠义、正直的美德,指出:“忠义者贫贱者常事,而非论于富贵耳”。但是,他所反对的只是 伪善的道德,而不是封建伦理道德。在他看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原来是好的,后来被人践踏才变坏。

在美学思想上,朴趾源揭露和批判推崇上古、搞 的“醇正文学”,主张反映真实生活,“苟能法古而知变”,在旧的基础上创新。他从实学立场出发,把劳动视为美的象征,把好逸恶劳、过寄生生活视为最丑恶的东西,热情称赞以积粪为业的严行首,认为他为人们塑造了纯洁而美的形象,充分肯定劳动对人类进步和创造文明所赋予的重大意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代梓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朴趾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代梓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159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