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拼音]:Tonglüshan Gutongkuang yizhi

[外文]:Site of the Ancient Copper Mine at Tonglüshan

西周至西汉时期铜矿开采与冶炼遗址。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西南 2.5公里处。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公里。这里蕴藏有丰富的多种金属共生的铜铁矿床。已探明的12个矿体中,绝大部分都有古代开采的遗迹。1973年发现,1974~1985年,湖北省黄石市和大冶县博物馆及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多次对 7处采矿遗址和 3处冶炼遗址进行发掘。古铜矿遗址保存完整,开采年代早,延续时间长,经碳14测定并经校正,年代距今约3200~2000年。该遗址揭示了商周时代我国铜矿开采和冶炼的生产情况,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82年我国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采矿遗迹和遗物

采矿井巷已发掘数百个(条),包括西周春秋和战国至西汉两个时期。采用竖井、平巷、盲井、斜巷联合开拓,开采深度为40~60米左右。西周至春秋时期,井巷断面小,一般为60×60厘米,平巷净断面为80× 100厘米。战国至西汉时期,井巷断面明显增大,竖井一般为110×130厘米左右,平巷一般为130×150厘米,较大为 195×160厘米(宽×高)。井巷均采用木支架维护。西周至春秋时期,运用榫接方框支架,间隔排列,背板用木棍或木板,在背板后面和围岩间用竹席护壁。战国至西汉时期,采用搭接方框,竖井用密集方框支架, 平巷出现了由两根带叉的棚腿、一根地梁、一根顶梁、一根内撑木五件组成“鸭嘴”与“亲口”相结合的完全棚子支架。据井巷结构推测,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采掘方法为竖井、平巷、盲井、斜巷相结合,跟踪矿脉,逐渐向下延伸。战国至西汉时期,则为分段掘进,竖井、斜巷、平巷相结合,上向式分层采掘,即从矿层底部向上回采。战国晚期的矿井中,出土的木绞车轴,轴上凿有两排榫眼,依据它复原的木制绞车,装上手柄可操作转动,轴上的棘轮装置,可起制动作用,表明那时已使用辘轳提升矿石和下放木支护构件。矿井内的排水方法,已发现有两种,一是在井巷内铺设木制水槽,一是利用小型巷道,先把水引到积水井,再用木桶提出井外。

矿井中出土了大批与采矿有关的铜、铁、木、竹、石质生产工具。用于采掘的有铜斧、铜锛、铜镢、铜凿、铁锤、铁钻、铁斧、铁锄、铁耙以及辅助采矿的木铲、木锹、木锤等;用于装载的有竹箕、竹筐、藤篓等;用于排水的有木槽、木桶、木撮瓢等;用于提升的有木制绞车、木勾、草绳、平衡石锤等;用于选矿的有船形木斗、木溜槽以及石砧、石球等,基本上具备手工开采所需要的全部工具。这些工具是直接用于开采矿石的。春秋晚期以前,主要使用铜工具,其后则主要是使用铁工具。生产工具中有重达16.5千克的铜斧、6千克的椭圆柱形的铁锤、2.75千克的四棱尖锥状铁钻和整木制作的木工具等,工具专门化的程度较高。

冶炼遗迹

矿区内古代炼渣分布约14万平方米,堆积层厚高达 3米。估计约在40万吨以上,已发掘炼铜炉10余座,均为竖炉。

竖炉由炉基、炉缸、炉身三部分组成,用红色粘土、石英砂、铁矿粉、高岭土等耐火材料夯筑而成。炉基在当时地面之下,炉缸在炉基上面。缸底部设置风沟形成空腔,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利于防潮、保温。炉缸上沿有风口,呈喇叭形,口径约 5厘米。炉缸前壁筑有拱形金门,内宽外窄,内低外高。炉身有鼓风口,壁厚约40厘米。经复原,从缸底到炉顶高约1.5米,料柱1.2米左右,容积约0.32立方米。竖炉周围还发现有加料台、碎料台以及残存的炼炉壁、炼渣、耐火材料、矿石木炭及少量粗铜块。

冶炼所用的铜矿石均为氧化矿,炉渣的熔点,经测定已达 1200℃左右。渣中含铜量大部分小于0.7%。粗铜含铜量已达93.32%,含铁较低,表明还原气氛控制适当。渣的硅酸度合适,成分稳定,流动性良好,反映当时成功地运用了配矿技术。

遗址保护

1979~1989年国家文物局和冶金工业部与湖北省各级 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商定保护的方案。1981年经国7号矿体(即大岩阴山)作为古矿遗址长久保存,不再开采。在地面划出 5万平方米的保护范围,并修建保护围墙,树立保护标志。1981年12月,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 对保护遗址的有功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奖励。1984年12月,修建在7号矿体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竣工开放,并负责日常的遗址保护工作。

参考文章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宇欢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宇欢;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153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