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皮划艇运动

[拼音]:pihuating yundong

[外文]:canoeing

桨手乘坐一种特制小艇,由一个或几个桨手面向前进方向划进的划船运动 (图1)。皮划艇包括皮艇和划艇,都是两头尖小没有桨架的船艇。皮艇是桨手坐在艇内,使用一支两端桨叶互成约90°的桨,在艇的左右轮流划水;划艇则是桨手前腿成弓步,后腿跪着,两手握一支象铲子般的单面桨,在艇的一侧划水。皮艇有舵,由桨手两脚操纵;划艇无舵,全靠桨手的划桨动作控制方向。皮划艇运动属于速度耐力项目,经常参加皮划艇运动,能有效地增强人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发展全身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它还可用于勘探、测量、侦察和旅游,有一定实用价值。

发展概况

划艇又称为独木舟,最早是用一根大树干将中间挖空,人坐在里面用一根木棍划动,作渔猎及运输之用。这种简易的独木舟,在人类原始时期就广泛应用了(图2)。最早制作皮艇的是爱斯基摩人,他们用鲸皮、水獭皮及其他动物皮包在木头架子上,用两面桨叶在水中划动前进,当时主要是用作游猎工具。这种原始皮艇最初在格陵兰岛使用。

1865年苏格兰人J.麦格雷戈造了一条 4米长、75厘米宽、30公斤重的封闭式皮艇。他乘这条皮艇旅游到法国、德国和瑞典,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纷纷进行仿造。最初这种皮艇只用于短途旅行,艇的式样与爱斯基摩皮艇大体相似。到了19世纪后半期,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典等相继成立了独木舟俱乐部和协会。从此,皮划艇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欧美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1924年在丹麦哥本哈根成立了国际划艇联合会。1936年,在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皮划艇运动被正式列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并有19个国家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有男子1000米单人皮艇、双人皮艇、单人划艇、双人划艇,10000米单人皮艇、双人皮艇、双人划艇以及可拆卸式的10000米单人皮艇、双人皮艇共9项。到1948年第14届奥运会上增加了女子 500米单人皮艇。在1960年第17届奥运会上又增加了一项男子4×500米单人皮艇接力赛,但这个项目只举行过一次比赛。

1938年在瑞典举行了第 1届世界皮划艇锦标赛,有14个国家参加。从1970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举办 1次世界皮划艇锦标赛,如遇当年举办奥运会比赛,则世界皮划艇锦标赛不另举行。到1979年,世界皮划艇锦标赛已举行了15届,参加比赛的国家最多的一次(第15届)达到31国。比赛项目如下表(见表)。

皮划艇除了列为奥运会和世界皮划艇锦标赛的项目外,还有皮艇激流、障碍回旋(只在第20届奥运会上举办过一次)和长达11~22万米的皮艇马拉松比赛以及由皮划艇演变而来的独木舟扬帆和皮艇水球等项目(图3)。

皮划艇运动在欧洲开展很普遍,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第11~16届奥运会共颁发36枚金牌,欧洲就夺得33枚。瑞典人在皮艇方面占优势,在皮艇18个金牌中他们占了8个。瑞典皮艇之王G.弗雷德里克松在第14、15、16连续 3届奥运会上获得1000米单人皮艇冠军。捷克斯洛伐克在划艇方面占优势。在划艇15个金牌中,捷队占6个。第21届奥运会上苏联夺得了6块金牌,这时匈牙利队在划艇上仅次于苏联。女子皮艇,德意志 共和国队实力较强,在第12~15届世界皮划艇锦标赛中,女子全部12枚金牌,他们夺得10枚,并在第12、14届世界皮划艇锦标赛中,获得女子所有 3个项目的冠军。

20世纪30年代中期,皮划艇运动才传入亚洲,当时在我国广州珠江曾有人划皮艇,但只是个别人的娱乐活动。1957年我国自制了皮划艇器材,北京、上海、哈尔滨、武汉、杭州、广州、合肥等城市的皮划艇活动相继有了发展。1958年首次在武汉举行 7个城市的皮划艇比赛,比赛项目有男子1000米单人皮艇、单人划艇、双人划艇和女子 500米单人皮艇。目前的比赛项目除世界皮划艇锦标赛18个项目外,从1980年起还增加了女子6000米单人皮艇和双人皮艇两项。

1974年我国参加了国际划艇联合会。1975~1980年我国曾5次参加世界皮划艇锦标赛和一些国际性比赛。1979年在第15届世界皮划艇锦标赛中,我国获得男子10000米单人划艇第11名。1980年在有我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参加的亚洲地区皮艇邀请赛中,我国队在15个项目比赛中,获14项冠军,取得团体总分第 1名。

技术

皮划艇的基本技术大致可分为 4个部分:插桨(入水)、拉桨、出桨、推桨(摆桨)。但是皮艇和划艇的划桨技术是不同的。

皮艇的划桨技术是右手在右肩上方,肘向外弯屈,左手放松前伸使桨叶尽量向前靠近船舷。插桨时右手向前平推,左手向下迅速把桨叶插入水中。借助转体时腰、背肌肉群的力量和左腿蹬腿的力量,左手沿着船边在髋骨高度平行于水面向后划至腰部,完成拉桨动作。右手随着左手的拉桨动作由弯屈直至向前推出伸直。拉桨结束后,左手迅速抬起,手腕向外转动移到左肩上,这时桨叶已从水中提出,完成了划桨周期的 4个动作。当右边的桨叶插入水中时,下一个划桨周期便开始了。

划艇的划桨技术是上体前屈,上手臂微屈,下手尽量向前伸出,结合下肩的前伸下压,上手伸直向前使桨叶与水面成65~75°角迅速把桨插入水中。通过腰、肩背肌的转抬力量以躯干带动两臂拉桨,使船艇获得前进的较大作用力。拉桨动作在腰部位置结束时,下手腕迅速内转拔桨,肘部向外,上手向上把桨叶提出水面。桨叶一离开水,上手微屈,躯干前屈,下手由屈到直摆桨向前,完成推桨动作;随后再插桨,开始下一动作循环。

目前,世界上有好几种不同的划桨技术:

(1)皮艇有匈牙利技术、德国技术和斯堪的纳维亚技术 3种。

(2)划艇有捷克斯洛伐克技术、加拿大技术和瑞典技术3种。

器材

随着皮划艇竞技运动的发展,船艇器材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20世纪20年代,德国工程师海曼根据他自己在飞行技术方面的经验,为了使速度更快,将皮艇做成鱼形。这种形状一直沿用到50年代。英国造船家W .弗龙德发现船体越长速度越快,此后皮艇就越变越长。后来规定出一个界限──单人艇较大长度为520厘米。50年代后期,皮划艇形状多种多样。1961年国际划联决定,在竞赛上要求皮划艇的横向和纵向轮廓要成凸型,于是又出现了新的船形。丹麦科伯鲁普工厂制造了世界闻名的指针型皮划艇,它的速度比50年代的鱼型艇又大大提高了一步。近20年来随着皮划艇船型的重大改革,船桨也有很大的改进。50年代前的皮艇桨叶两端互成90°角,桨叶端部都成方形或调羹形,桨叶的弯度也较大;划艇桨叶两面都有分水线,不分正反,两面都可以划。60年代后,皮艇的桨叶已改变成羽毛形,两端桨叶也从原来互成90°角改为86~88°角。为了使桨叶出水干净利落,桨叶的弯度也显著减小,桨杆也从圆形改为椭圆形。划艇桨的桨叶也变为无分水线了,而且桨叶背部略带弧形,只能正面划水。这些器材的改进都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划桨的作用力(图4)。

皮划艇桨的长短视各人习惯,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男子皮艇桨的长度为2.22~2.28米;女子为 2.16~2.22米。 4人皮艇3、4号桨位比1、2号桨位的桨长些。单人划艇的桨比双人划艇的桨要长些。

正式比赛艇的长、宽和较低重量都有规定,凡参加比赛的各种船艇必须符合下表各种规格要求。

还有一种 7人划艇,长度1100厘米,宽度85厘米,重50公斤。这种艇只限于少年比赛,不属正式比赛项目。

皮划艇可以用任何材料制造,如木制夹板、胶合板、铝合金、玻璃纤维、塑料等。

比赛与场地

皮划艇比赛在自然湖或人工湖中进行。在500米和1000米比赛中,分有9条航道,每条航道的宽度为5~9米。每条航道线都布置有塑料(或泡沫)浮球,各个浮球的间隔距离为25米,从起点一直铺至终点。在航道内,水面、水下不宜有水草、暗礁等物。水的深度不少于 3米。10000米比赛时,在起航线至第1转弯处,以及之后 1个转弯处至终点线最少应有1000米的直线航道。转弯处的半径至少为 40米,并设有明显的转弯标志(3~5个浮标)。

比赛开始时,各艇在自己的航道上以船头取齐排在起点线上,船尾由后面浮台上的裁判员扶定,发出信号后才可以起航(图5)。任何船艇两次抢航犯规即取消比赛资格。

在 500米和1000米比赛中,出发后各船艇自始至终应在自己的航道内划行,船艇的任何一部分越出自己的航道或不按自己航道通过终点线均属犯规。在 10000米比赛中,各船艇在出发后可偏离自己的航道划行,但不得阻碍其他船艇行进。在之后1000米的直道中,应严格遵守无航道标志的1000米距离内的“五米规则”(两艇之间必须至少间隔5米)。

皮划艇比赛没有国家纪录或世界纪录,都是采用取名次的竞赛制度,一般采用分组淘汰的编排方法,即进行预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使在预赛中失利的艇队仍然有机会在复赛、半决赛中争得决赛权,之后决定前9名的名次。10000米比赛只进行1次决赛。(见彩图)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苍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皮划艇运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苍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703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