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薛家岗遗址

[拼音]:Xuejiagang yizhi

我国长江下游地区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还有少量商代遗存。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城南7.5公里处。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 1979~1980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主持发掘。新石器遗存分4期,以二、三期最为丰富和有代表性,有人提出可命名为“薛家岗文化”。分布地域在大别山以东、巢湖以西的江淮之间。第三期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为公元前3200~前3000年。

薛家岗二、三期文化具有特征鲜明的器物群。陶器以夹砂灰黑陶为主,多为素面,有少量刻划纹、弦纹、镂孔和朱绘。二期代表性器形有扁凹足或扁柱足罐形鼎、竹节把盆形豆、鼓腹圈足壶(罐)、壶体凿形实足鬶(盉)。三期有折腹鸭嘴形足罐形鼎、扁凹足盆形鼎、高柄盘形豆、钵形豆、折腹或扁腹圈足壶(罐)、敞口平沿盆、甑鼎套合的甗。生产工具中的扁薄穿孔石铲、窄长条有段石锛、横长梯形穿孔石刀(孔均奇数,1~13孔,最长的51.6厘米)、圆柱体陶锉等,都颇具特色。几件穿孔石铲、多孔石刀的孔周还规整地绘以红色花果形图案,为我国国内所少见。在二、三期遗存中发现残房基3座,有地面建筑和半地穴式两种。在房基红烧土块中发现稻壳印痕。当时人们过着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墓葬共103座,部分发现有长方形竖穴,骨骸全朽,葬式不明。以实用的陶容器、工具、陶球、玉石饰物等随葬,少数还有猪牙床。随葬品多寡不一,最多的一座有46件,其中玉饰品30件。随葬品中陶器最多,一般有鼎、豆、壶、盆,以盆、壶组合为最常见。在石工具较多的墓内,铲、刀、锛叠压放置。

遗址底层为薛家岗一期文化,以夹砂红陶为主,内壁多为黑色,部分陶器表面涂红衣,偶见彩陶,有罐形鼎、宽檐釜、圈足甑、牛鼻形器耳等,年代与马家浜文化相当。薛家岗二、三期文化与北阴阳营东区的少量墓葬、崧泽中层的同类遗存有较多相似因素,当存在一定的交往和影响。薛家岗四期文化有篮纹鼎、袋足鬶、蛋壳黑陶高柄杯等,与三期文化明显有别,相当于龙山文化阶段。

参考文章

薛家岗遗址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美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薛家岗遗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美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691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