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社稷坛

[拼音]:Sheji Tan

[外文]:Imperial Divine Temple

我国明、清两代皇帝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太社(土地神)、太稷(五谷神) 的场所。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山公园内。明永乐迁都北京时依“左祖右社” 规制,在紫禁城东西两侧建太庙与社稷坛。社稷坛是明清皇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中拜殿等主要建筑,系明代前期的代表遗构,具有一定的史艺价值。1988年我国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稷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后迭经修缮与扩建。所谓“非土不立,非谷不食。王者以土为重、为天下求福报功”。坛为三层方台,台高1.28米,三层台边长分别为16米、16.9米、17.8米,坛顶面铺五色土,即中黄、东青、南赤、西白、北黑,象征五行,面积 256平方米。坛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为“社主”,又名“江山石”,用以表示江山永固。今石已不存。坛四周以墙围绕,墙所覆琉璃瓦颜色分别与相对的土色相同。墙四面各设一棂星门,其楔阈皆石制。坛北为拜殿,是皇帝祭祀时休息或雨时行祭的地方,为明洪熙元年(1425)建,是北京现有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朱红色格扇门窗,白色台基。殿内梁架为彻上露明造。1925年国父先生逝世后,曾在此停灵,供人们瞻吊,故1928年易名为中山堂。拜殿之北为戟门,亦为明代所建,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为社稷坛正门。原门内列铁戟 72支,1900 年被八国联军侵略者劫掠。墙外设有神库、神橱、宰牲亭等建筑。坛四周有坛墙环绕,红墙黄琉璃瓦顶,四面辟门,北门三间,东西南各一间。

社稷坛1914年辟为中央公园,1928年易名为中山公园。50年代初以来,国家多次拨款修缮保护,并设有专门保管机构。

参考文章

社稷坛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昌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社稷坛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昌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686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