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ang-Zhou taociqi
[外文]:Ceramics of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商周陶瓷生产是当时社会重要手工业。
商周陶器
品种有灰陶、白陶、黑陶、红陶等。灰陶产量较大,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两种;黑陶是泥质黑陶;红陶有夹砂红陶、夹砂棕红陶等,产量很少。作炊器用的陶器以鬲、罐、甗、甑为主。作食器的陶器以豆、盘、三足盘、簋为主。作盛器用的有盆、瓮、大口尊、缸等。造型特征主要表现在炊器多作成圆底、平底、袋状足、三圆锥形足。盛物器或小口高领、圆肩,或敛口折肩,或敞口收颈,腹部都比较深,胎体厚重结实,使用方便。器物表面的装饰,绝大多数是把细绳绑在拍子上,或在陶拍上深刻绳纹,在成型修坯过程中拍打而成。只有少数陶器表面拍印方格纹和篮纹。为了破除拍印花纹的单调感,往往在器物表面饰附加堆纹和凹弦纹。部分陶器采用磨光工艺,有的磨光器物上有带状图案作装饰,如凸弦纹、云雷纹、双钩纹、圆圈纹。少数作品刻划鱼形纹、夔龙纹或蝉纹。商代晚期,随着青铜礼器的大量铸造和使用,也出现了一些仿青铜礼器的陶器,如敞口带柱、有流有尾、圆底带鋬的陶爵;大敞口、深腹圆底、圈足的陶觚;敛口、鼓腹带鼻、圈足的陶卣;直口双立耳、深腹圆底、三圆柱状足的陶鼎;敞口双立耳、腰细收成袋状的陶斝以及大敞口、腹圆鼓、高圈足的陶尊等,制作均极精致。还出现了一些专门殉葬用的劣质明器如陶爵、陶觚等。
周代制陶业在商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泥质灰陶、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红陶,夹砂红陶较少,黑陶偶尔见到。生活用具中,如炊器主要是鬲、甗、甑。食器主要是豆和簋。盛器主要是盂、盆、罐、罍、瓮。周代陶器花纹很少,主要是在成型过程中拍打上的,起成型稳固的作用,同时有装饰效果。以纹理较粗的绳纹为多,还有云雷纹、回纹、重圈纹、S形纹、蓆纹、方格纹和曲折纹等。也有一些刻划的篦纹、弦纹、三角纹等。
原始瓷器在漫长的制陶工艺基础上,商代开始出现了原始瓷器。原始瓷器最早在河南郑州二里冈商代二里冈文化层中发现,以后在各地商周时期的墓葬和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统计数字表明当时的瓷器生产发展很快。据江西吴城商代遗址的统计,瓷器开始只占陶、瓷片总数的0.23%,商末周初已占12.6%。原始瓷器是在南方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发明的。浙江、江苏等地文化遗址中原始瓷器往往和印纹硬陶同时出土。黄河流域出土数量则很少,据郑州商代文化遗址的统计,其原始瓷器仅占同期陶瓷片总数的0.001%,在河南安阳殷墟也超不出同期陶瓷总数的0.01%。原始青瓷与普通陶器的不同之点,首先是原料不同,陶器是普通黏土,含有很多杂质,含氧化铁达6%,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量也很大;原始瓷器用高岭土作胎,含氧化铁只有2%左右,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量很小。第二是烧成温度不同,原始瓷器达1230±30℃ 左右,陶器一般在 600~900℃左右就可以烧成。第三,原始瓷器施有人工配制的、与胎体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陶器则无。第四,原始瓷器胎体烧结坯体吸水性很弱,一般只在1%左右。而陶器吸水率则达到8~10%左右。商周原始青瓷主要器形有碗、盂、豆、盘、盉、簋、罍、瓮、罐、尊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万云菲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商周陶瓷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万云菲;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