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德政说

[拼音]:dezhengshuo

我国先秦以道德教化为施政准则的政治学说。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殷商时代,盘庚曾提出“施实德于民”(《尚书·盘庚上》)。西周初年,统治者用有德和失德来解释自己获得“天命”和殷人失去“天命”的原因。《诗经》中有很多对文王等统治者盛德的歌颂。《尚书》一再告诫统治者要敬德、明德、重德。春秋时期,统治者违德失礼的现象日趋严重,孔丘面对现实,继承西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大力提倡“为政以德”的德政说。此后,德政说成为儒家提倡的施政准则。

孔丘的德政说含义广泛,包括:

(1)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治理国家仅靠政令刑罚,民众是不会心悦诚服的,只有以道德去教化、引导民众,并把礼作为民众的行为规范,才能使民众自觉从善。

(2)统治民众须宽猛相济。

(3)必须重民、爱民、富民,省刑罚,薄税敛,以争取民心。

(4)统治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修己安百姓”。

(5)举贤才。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孔丘的德政思想,到孟轲、荀况时转化为王道仁政和王制学说。《中庸》的德政思想表现为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的“九经”之政,而九经之本即诚。德政思想发展到《大学》更为完备,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这个理论构架显示出德政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孔孟到《大学》一脉相承的德政思想,实质上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度,同时又是一个仁义道德式的乌托邦体系。

德政说是儒家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之一。它和仁政说一样,是儒家的理想政治。它也是后世进步思想家反对暴政的思想武器,开明统治者孜孜以求的施政目标,对于改善封建统治和民众处境不无好处。但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实际政治中却充满着骇人的暴政。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旭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德政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旭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681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