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反宗教改革

[拼音]:Fanzongjiao Gaige

[外文]:Counter Reformation

16世纪中叶,天主教会为对抗宗教改革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局面,故又有对立的宗教改革之称。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用天主教改革一词更能反映其实质。15世纪,以D.伊拉斯谟为代表的 教人文主义者鼓吹改革,但他们站在维护天主教传统的立场,反对分裂,反对 。中世纪的虔修生活由于神秘主义的流行而有所发展,使修会得以复兴,并在天主教改革中起了重要作用。15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王国统一后,成为欧洲强大的天主教国家之一。它一方面肃清 教与犹太教的残余势力,设立异端裁判所,压制不同信仰的人;一方面进行改革,消除教会弊端,提高神职人员的知识和道德素养。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五世)以天主教会的保护人自居,极力 宗教改革运动。意大利天主教会也出现改革的动向,但不是以激烈的方式,如1497年在热那亚出现的圣爱会,即以改革为宗旨。1517年,罗马也成立了圣爱会,其成员中有后为教皇保罗四世的加拉法。教皇保罗三世面临严峻的形势,遂任命主张改革的加拉法等人为枢机主教,责成他们提出改革的方案。这一方案当时虽未能实行,但为特兰托公会议所采纳。1542年,保罗三世改组异端裁判所,意大利出现的宗教改革萌芽旋被消灭。在宗教改革期间,异端裁判所成为天主教会对抗和 新教及其他异端教派的重要工具之一。

修会的复兴在天主教改革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6世纪,原有的修会进行了整顿,又创立了一些强调虔修生活和社会服务的新的修会组织。如1533年在意大利成立的巴拿巴会,不久即发展到法国、波希米亚。1535年还出现了女修会圣天使会和乌尔苏拉会。影响较大的当推西班牙人伊纳爵·罗耀拉1534年在巴黎创立的 会。该会于1540年得到保罗三世批准,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奥地利、波兰等国迅速发展。由于 会士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水准较高,故其后的天主教会领袖多为 会士出身。他们为上层统治阶级所重视,能够左右世俗当局,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有力地遏制了新教的改革运动。

天主教自15世纪召开一系列公会议之后,要求教廷改革的呼声更高。保罗三世为重振教皇威望,乃着手改革教廷弊端。首先于1545年召开了特兰托公会议。由于受法国和西班牙间战争的影响,会议时断时续,前后历时18年。1551年复会,新教诸侯曾应邀参加,不久即退出,次年又告休会。1561年由教皇庇护四世重新召开,中心议题是反对宗教改革,进行天主教会内部改革。1564年通过《特兰托会议信纲》,确认教皇有权决定宗教事务,重申天主教基本教义和圣礼制度,谴责新教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和对圣礼的不同主张。还为整肃天主教会作出规定,如主教必须讲道,神父必须熟读圣经,教士的道德生活必须受到监察,以及开办神学院训练神职人员等。该信纲被认为是天主教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罗马教廷联合封建势力,特别是依靠西班牙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发动反宗教改革运动,利用异端裁判所加紧 新 和其他异端,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使天主教在法国、比利时、南欧和东欧大部分地区的地位重新得到巩固。在天主教会内部,结束了教义之争,教皇权势有所提高,在欧洲事务中继续占有一定地位。由于各修会竞相向外扩展,使天主教势力达到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腾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反宗教改革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腾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551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