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契丹文石刻

[拼音]:Qidanwen shike

刻有契丹大字或契丹小字的哀册文、墓志铭、纪功碑、建庙记或游记之类的石刻。它是目前研究契丹文字的基本资料。除了陕西省唐乾陵发现的两块《郎君行记》和河北省兴隆县出土的《萧仲恭墓志》之外,多数出土于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上述石刻的年代在986年至1150年之间。

契丹文字及其研究

契丹族建立辽以后,曾参照汉字的笔画结构先后创造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契丹大字创于神册五年(920),契丹小字创制时间不详。两种契丹文字与汉字同时使用于辽代,金灭辽后仍通用,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才明令废除。由于辽代书禁甚严以及战乱等原因,没有留传下契丹文字的书籍,仅在宋人王易的《燕北录》收录的牌子中残留着 5个摹画的契丹大字;唐乾陵的《无字碑》上刻有96个契丹小字,也被误认为女真文字。所以契丹文长期不被人们所了解。现存的契丹文字资料都是20世纪陆续出土和发现的,主要是契丹文石刻。

研究契丹文字石刻的重点是解读。契丹小字是拼音文字,解读起来比较容易,所以一般研究契丹文者多从契丹小字入手。3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王静如、罗福成、厉鼎煃等人用比较法,即把契丹小字资料如哀册以及书中有关历史事实和汉文记录的有关契丹语单词等进行一系列的对比,终于破译了契丹小字道宗哀册和宣懿皇后哀册的题目,还“比”出了字义为年、月、日、天干地支、数目字和年号的一些契丹小字,释出了“呜呼哀哉”、“诞日”等部分日常用语。其中经验证的约70个单词。但多数只知字义不知字音。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日本学者和苏联学者经过多种探索,为 149个原字拟了音,后经验证,拟对或接近拟对的共有34个。1975年,我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室联合组成了契丹文字研究小组,利用寻找契丹小字中汉语借词的办法构拟了110多个原字的音值,然后再根据已知的音去解读契丹的语词。共释语词300多条,并分析了一些语法成分。

现存契丹文大字石刻

有下列8种:

(1)《辽太祖纪功碑》残石。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辽太祖陵前龙门外的东山坡。碑上刻有汉字和契丹大字。该碑残石部分现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部分存巴林左旗文化馆。

(2)《耶律延宁墓志》。1964年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县柏树沟。刻于统和四年(986)。墓志上半部分刻契丹文大字,下半部分刻汉字。二者不是对译的。原石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3)《北大王墓志》即《耶律万辛墓志》。1975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昆都乡沙日温都地方。刻于重熙十年(1041)。虽有汉文志盖,但与志文不是对译的。原石现存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这是契丹大字石刻中字体最为工整的一件。

(4)《故太师铭石记》。1939年为沈阳某古玩商店所收购。刻于重熙二十五年,原石出土地点及下落今不详。志盖仅有“故太师铭石记”6个篆体汉字,志文为契丹文大字40行,是字数最多的契丹大字石刻,但字迹漫漶不清。

(5)《大辽大横帐兰陵郡夫人建静安寺碑》。刻于咸雍八年(1072)的建庙碑。正面为汉文,背面为契丹文大字。原立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宁城县十家子村静安寺遗址,现移往宁城县辽中京遗址白塔下。字迹已漫漶不清。

(6)《萧孝忠墓志铭》。1950年出土于辽宁省锦西县西孤山。刻于大安五年(1089)。有汉文志盖,但二者不是对译的。原石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7)辽上京遗址出土的契丹大字残石两块,原石现存巴林左旗文化馆。

(8)《石棺铭文》。1977年出土于辽宁省建昌县素珠营子乡耿杖子村。已残。原石现存辽宁省建昌县文化馆。

现存契丹文小字石刻

有下列15件:

(1)《兴宗皇帝哀册文》。刻于清宁元年(1055)。

(2)《仁懿皇后哀册文》。刻于大康二年(1076)。上述两哀册,1922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巴林右旗的辽庆陵中,仅有手抄本传世,原石仍埋置陵中。

(3)、(4)《道宗皇帝哀册文》和册盖。

(5)、(6)《宣懿皇后哀册文》和册盖。上面4件两合哀册刻于乾统元年(1101),1930年出土于辽庆陵的道宗皇帝陵中。同时出土的还有两合汉文哀册,但与契丹文哀册不是对译的。 原石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7)《萧富留墓志铭》(亦称《萧令公墓志铭》)。刻于清宁三年。1950年出土于辽宁省阜新县清河门乡西山村萧慎微家族墓中,为萧慎微的先人。志石已残碎不全,无汉文,原石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8)、(9)《许王墓志》和志盖。刻于乾统五年。1975年出土于辽宁省阜新县卧凤沟乡白台沟村的辽墓中。志盖上有与汉字“掩闭日甘露降”对译的一行契丹文小字。原石现存辽宁省阜新市文化局文物组。

(10)《故耶律氏铭石》。为耶律挞不也的墓志铭,刻于天庆五年(1115)。1969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翁牛特旗山嘴子乡毛不拉沟村的辽墓中。志盖有篆体汉字“故耶律氏铭石”6字,志文为25行契丹文小字。这是现有契丹小字资料中字体最为工整的一件。原石现存赤峰市文物工作站。

(11)《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简称《郎君行记》)。金代天会十二年(1134)刻于陕西省乾县唐乾陵前的《无字碑》上。有对译的汉文,是解读契丹小字入门的主要依据。原碑现在仍立于唐乾陵前。

(12)《郎君行记》残石。内容与《无字碑》上的《郎君行记》全同,仅残存四分之一。1982年发现于唐乾陵献殿遗址上。原石现存乾陵博物馆。

(13)《萧仲恭墓志》和志盖。为契丹文小字,墓志刻于金代天德二年(1150)。1942年出土于河北省兴隆县梓木林子村。原石现存河北省文物管理处。

(14)《耶律仁先墓志》。刻于咸雍八年。字刻于汉文志盖背面,共70行,5100余字,是现存契丹小字石刻字数最多的一件。另有汉文墓志,但二者不是对译的。1983年出土于辽宁省北票县小塔子乡东山村的辽墓群中。原石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参考书目

金毓黻:《辽陵石刻集录》,奉天图书馆,1934。

我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室契丹文字研究小组:关于契丹小字研究,《内蒙古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77年4期。

清格尔泰、刘凤翥等:契丹小字解读新探,《考古学报》1978年3期。

刘凤翥:建国三十年来我国契丹文字的出土和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1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弘大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契丹文石刻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弘大;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545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