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方孔圆钱

[拼音]:Fangkong Yuanqian

[外文]:Circular Coin with a Square Hole

我国战国时期齐、燕、秦三国的通行货币中有方孔的圆钱。齐国的钱正面有内外郭,背面为平背,分大、中、小 3种。较大者为“六化”,或释为“六刀”,直径约为 3.4厘米,重 8克左右。其次为“四化”,直径约为3厘米,重5克左右。小者为“化”,直径为2厘米左右,重 1.1~2克。钱文属战国书体。近几十年来,山东济南、青岛、博兴等地都曾出土过这类圆钱,有时也和齐刀同出,故为战国齐钱无疑。前人有的以为这种圆钱为汉武帝时益地所造,显然是不对的。齐行圆钱可能在战国晚期,铸造量较小,因此传世品或出土品都比齐刀少得多。清代陈介祺的藏品中有齐圆钱的石范和铜质范母。近年在青岛又发现有铸“六化”的铜范。燕的圆钱也分大、中、小三种。大者为“明匵”,径2.8厘米。其次为“明刀”,径约2.5厘米,重3克左右。小者为“一刀”,径约 1.8厘米,重1~2克左右。前两种钱无内外郭,而“一刀”有之。三种钱皆平背。“明匵”、“明刀”的数量极少,最多者为“一刀”。近几十年来,辽宁省辽阳、义县、旅顺以及河北省滦平、内蒙古赤峰等地都出土过“一刀”,有时一次出土达百枚以上,常和刀币、小方足布同出,表明其通行年代当在战国晚期。辽阳等地的“一刀” 也和西汉小半两同出,说明个别地区西汉时仍能通用。内蒙古喀喇沁旗曾发现有铅质的“一刀”母范,当时用它来复制泥范,可见有些“一刀”是用泥范铸造而成的。秦的圆钱有“两甾”,无内郭,正反面有周郭,径约3.1厘米,重约5克。秦制一两为二十四铢,六铢为一甾,两甾即半两,这种钱在陕西省、四川省都有出土,唯数量极少。秦后来将钱文上的“两甾”改为“半两”,时间似在战国末年。属于这一时期的秦墓常有出土,钱的形制和“两甾”无异,唯其有的钱比 “两甾”大,重达 6、7克。还有两种钱可能也是秦国所造。一为“文信”,无内外郭,面有四曲文,钱文书体具有战国文字的特点。前人有的以为此钱是吕不韦所造,因不韦曾封为文信侯。此外,《史记》说不韦封地在洛阳,而1955年,洛阳东周王城遗址曾出土石质“文信”钱范一方。从这些情况看,“文信”有可能是吕不韦所铸。还有一种为“长安”,较特殊之处是钱文的“长”在穿之右,“安”在穿下。此钱年代应在汉以前,但其具体的铸地和年代都难以推断。这两种钱都很稀少,仅陕西省咸阳的西汉墓中出过一枚“文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经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方孔圆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经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542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