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angdingsiji
[外文]: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
俄国出身的画家、艺术理论家、诗人、剧作家。长期在国外活动,是德国青骑士社的组织者、抽象主义的奠基人。
生平康定斯基1866年12月4日生于莫斯科,1944年12月13日卒于法国塞纳河畔的讷伊。他从小对绘画、音乐和民间艺术感兴趣,原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和政治经济学。1896年移居慕尼黑,立志从事绘画,最初师从A.阿茨贝,后拜师学院派画家F.van施图克。1901年决定离开学院自辟新路。1901年创立美术社团同志会,1903~1908年,与德国女画家明特尔一起到意大利、荷兰、突尼斯旅游,并在巴黎有较长时间的逗留。
康定斯基的作品曾在1906~1907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出。康定斯基在欧洲画坛为人所知,是在1909年建立了慕尼黑新美术家协会之后。当时,他任该会的主任。但在1911年,他又和马尔克组织《青骑士》编辑部,导致新美术家协会的分裂,把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推向成熟的阶段。康定斯基于1917年回到俄国,十月革命后被任命为莫斯科人民教育委员。因对现状不满和自己的艺术主张与苏维埃的文艺政策相抵触,1921年以接受德国魏玛包豪斯学院的邀请为理由离开苏联,直到1933年包豪斯被封闭,他都在该院任教。1924年他与A.von亚夫伦斯基、L.费宁格、P.克利组织青色 4人社。从1933 年起,他定居讷伊,1939年获得法国国籍。
政治思想在社会大变动的年代里,康定斯基不是革命者。虽然他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回到了故乡,也参与了革命后的文化艺术的复兴工作,但他不懂得十月革命的意义,他提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纲领,无法被苏维埃 接受。在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到幼稚的、杂乱无章的政治观念和艺术目标。面临轰轰烈烈的革命现实,他感到恐惧,产生“一切将崩溃”的意识;对于工业、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也感到恐慌和不安。他认为当宗教、科学和道德观念均已动摇的时候,人们找不到任何依靠,便从外部转向他们自身。因此人们离开当前的、没有精神的生活。转向无物质追求的、精神自由的实体和思想。由此,他提出了“精神革命”的理论,得出了艺术应该摆脱客观物质世界的束缚,转向抽象化的结论。
艺术理论康定斯基1911~1912年最早画出了抽象的绘画,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鼻祖。他的抽象主义理论集中于其著作《论艺术的精神》(1910)、《关于形式问题》、《论具体艺术》、《点、线、面》(1926)中,这4种著作已有中译本(1987)。他的理论归纳起来有以下4点:
(1)艺术类似自然、科学、政治形式,是一个自为的领域,只被自己的、仅是对于它自身的规律统治着。
(2)抽象的绘画是通过心灵体验和创造的,画家用内在的眼睛看世界,抽象作品传达出事物的内在声音。
(3)色彩和形都有其内在的音响,色彩是能直接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色彩宛如键盘,眼睛好比音锤,心灵好像绷着许多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有意识地接触各个琴键,在心灵之中激起震动。康定斯基受A.叔本华思想的影响,认为绘画和音乐一样是完全抽象的艺术。他从小喜爱音乐,在组织青骑士社期间,特别欣赏A.勋伯格的超出调性的乐曲,试图把这种抛弃了调性原则的音乐转译为绘画。
(4)主张即兴的、无目的、 无意识的创作。康定斯基的这些理论,有其合理的因素,尤其是触及抽象形式的美感、绘画中的音乐性、 创作者的主体作用、创作过程中偶然性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值得人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但也含有很大的片面性,过分夸大了抽象艺术和抽象形式的作用和意义。康定斯基对抽象形式的诸要素有专门的研究,他正确地指出,一些色彩的价值在某些形体中可能增强,在另一些形体中,却又可能削弱;但他又片面地认为,精神世界表现于不常见于自然界的圆形、矩形、三角形和梯形之中。他夸大抽象形式的作用:“一根竖线和一根横线相结合,产生一种近于戏剧性的音响。一个三角形的尖角和一个圆圈产生的效果,不亚于米开朗琪罗画上的上帝的手指接触着亚当的手指”。
创作康定斯基擅长油画、水彩画和版面,早期作品采用的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的技法,并常常把民间艺术的成分糅合进去。他受到过野兽主义的影响,如画《蓝色的山》(1908),重视线的作用,他还用P.高更的色彩表现空间法及G.修拉的点彩技法。在1910年的油画《构图2号》中, 画中的骑士和其他人物的形象几乎是用色彩的块面和线条图案暗示出来的。从这时起,他的作品开始采用音乐名称,诸如《乐曲》、《即兴曲》、《抒情曲》等。在1910年的水彩画中,强烈颤动的色彩相互作用,线构成平面,所有客观描绘的成分消失,已经是纯粹的抽象绘画。不过,在画出最初的抽象画以后,康定斯基并未立即完全抛弃客观物象,他似乎徘徊了一段时间,以后又继续纯抽象的绘画。1914年,康定斯基作组画《秋》、《冬》,用抽象的线、色、 形的动感、力感、韵律感和节奏感来表达季节的情绪和精神。1921年离开苏联到魏玛包豪斯教学时,受俄国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从自由的、想像的抽象转向几何的抽象。这种变化的过程见于1920年的《白色的线》等作品。
在以后年代的创作中,康定斯基试图把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几何形的结构与造型中,配以照亮的光和柔和的色彩,某些平面使人联想到埃及和美洲印第安人的象形文字,有神秘的色彩。30年代,康定斯基与J.米罗、J.阿尔普等人交往密切,画风受他们的影响,充满着幻想、幽默、谐谑的趣味,涂绘也相当自由,除抽象的线、色以外,还有一些如生物胚胎的形。
参考书目
H.K.Rothel, Kɑndinsky,Dɑs Grɑphische Werk,Cologne,1970.
Peul Overy, Kɑndinsky,The Lɑnguɑge of the Eye,Londonand New York,1970.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茂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康定斯基,W.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茂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4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