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uangjia shusongche
[外文]:armoured personnel carrier
设有乘载室的轻型装甲车辆。主要用于战场上输送步兵,也可输送物资器材。具有高度机动性、一定防护力和火力,必要时,可用于战斗。分履带式和轮式两种。在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部队中,装备到步兵班。
组成装甲输送车由装甲车体、 武器、 推进系统(动力、传动、操纵、行动装置)、观瞄仪器、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和三防(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装置等组成。动力和传动装置通常位于车体前部,后部为密封式乘载室。有的乘载室装有空调设备,采取降低噪音和减震措施,使载员乘坐舒适,减轻疲劳。车尾有较宽的车门,多为跳板式,便于载员迅速隐蔽地上下车。有的乘载室两侧和后部开有射击孔。这种车的装甲通常由高强度合金钢制成,有的采用铝合金,可抵御普通枪弹和炮弹破片。车上通常装有 ,有的装有小口径机关炮。利用装甲输送车底盘,可改装成装甲指挥车、装甲侦察车、自行火炮、火炮牵引车、反坦克 或地空 发射车、修理工程车和装甲救护车等变型车。
性能多数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全重 6~16吨,车长4.5~7.5米,车宽2.2~3米,车高1.9~2.5米,乘员2~3人,载员8~13人,较大爬坡度25~35度,较大侧倾行驶坡度15~30度。履带式装甲输送车陆上较大时速55~70公里,较大行程300~500公里。轮式装甲输送车陆上较大时速可达100公里,较大行程可达1000公里。履带式和四轴驱动轮式装甲输送车越壕宽约 2米,过垂直墙高0.5~1米。多数装甲输送车可水上行驶,用履带或轮胎划水,较大时速 5公里左右;装有螺旋桨或喷水式推进装置的,较大时速可达10公里(见表)。
简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研制了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输送车。战后,美国和德国研制了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装甲师的步兵装备了装甲输送车,英、美、加拿大和日本等 队也相继装备。当时的装甲输送车顶部大多为敞开式或半敞开式。装甲输送车的出现,显著地提高了步兵的机动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装甲输送车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国家把装备这种车的数量作为衡量陆军机械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有些国家的装甲输送车增设小型炮塔,安装小口径机关炮,将射击孔改进为活动的球形枪座,采用全自动传动装置和性能良好的悬挂装置。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装甲输送车,60年代初装备部队。
装甲输送车造价较低,变型性能较好,但火力较弱,防护力较差,多数车乘载室的布置不便于步兵乘车战斗。步兵战车出现后,有的国家认为步兵战车将取代传统的装甲输送车;多数国家认为两种车的主要用途不同,应同时发展。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伟茂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装甲输送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伟茂;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