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变脸

[拼音]:bianlian

戏曲的情绪化妆。用于表现剧中人物情绪的突然变化,或惊恐,或绝望,或愤怒等。变脸最先用于神怪角色,明代已有这种化妆。明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中就有“变化青脸”的记载。但当时的变脸,是演员进入后台改扮的。后世出现了各种当场变脸的手法,成为一项表演特技。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变脸有大变、小变之分。大变脸是全脸都变,小变脸只变局部。大变脸多用于神怪,有 3变、5变以至9变。变脸的手法主要有“抹暴眼”、“吹粉”、“扯脸” 3种(前两种属于涂面化妆中的变脸,后一种则加用了面具):

(1)抹暴眼,演员用手指抹上预存于眉头或鬓脚的墨青,再往眉心、眼眶或鼻翼处一抹,使剧中人物的神色为之一变。《放裴》中,当裴生听说贾似道要派人来刺杀他时,吓得跌倒在地,站起时眼睛下多了一道黑眶,用的就是这种手法。

(2)吹粉,演员用吹起来的某种色粉,以改变脸色。事先,需在脸上要变的部分抹以香油。人物及神怪均可用。变的颜色有灰白、黑灰、红、绿、金、银等色。色粉的藏法有多种。《断桥》中小青的几次变脸,色粉都藏在演员的手心。《伐子都》中子都“见鬼”时的变脸,色粉藏于酒杯之中,借举杯饮酒,用力一吹,脸色顿变。

(3)扯脸,演员把事先画好的薄质面具装于头顶,变时一个一个扯下来。早先扯脸时,还要靠撒火彩,或借折扇、衣袖作遮掩,现在技巧纯熟者可以不用任何遮掩。《望娘滩》中聂郎在江中化龙,几次回头望娘时的变脸,《金山寺》中紫金铙钵神与白娘子大战时的几次变脸,用的都是扯脸手法。

除以上 3种常用手法外,还有撕脸和贴脸。撕脸是把几个薄质面具叠粘在脸上,变时一层一层撕掉,这种手法后来已不用。贴脸是把画好的面具在变时贴到脸上去,现在也很少用,个别戏中偶一为之,如《金山寺》的韦陀“开眼”,但不是贴整个面具,只贴了一只“法眼”,是在踢腿时用靴尖贴在额上的。变脸需要动作敏捷,密切结合人物情绪的变化,不露痕迹,方称绝技。在改进变脸技巧方面,川剧界的康子林、魏祥林、孙德才等都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章

《变脸》读后感6篇300、500、700、800、1000、1100字读后感作文

气候“变脸”与疾病的预防保健养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变脸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401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